國際化的前提是做好國内市場(1)

2014-02-21 09:28:34

  2005年,是國美瘋狂擴張的一年,新開店面總數達200多家。2006年,黃光裕打算繼續增加100多家店面。在全國遍地開花的國美,在國外卻沒有它的影子。對此,黃光裕有自己的考慮:

  中國是全世界經濟增長最快、未來潛力最大的一個市場,留在中國不一定是錯的,我們到國外發展也不一定是對的。

  * * * * * * * * * * * * * * * *

  國美發展的時間並不是很長,真正走上全國佈局不過六七年的時間,對於市場我們做得並不是很專。

  與外資家電零售連鎖企業相比,國内零售企業雖然數量衆多,但規模參差不齊。國内家電連鎖零售企業總數超過3萬家,但排名前三位的在整體消費電子市場的占有率還不足25%。像百思買等國際排名前四位的連鎖企業在本國的市場占有率都達到了90%以上;在日本,家電市場被山田、小島等四五家連鎖零售企業瓜分。

  至於國美電器在國内家電零售領域所占的市場份額,2004年黃光裕在接受採訪時回答說:

  (國美電器在國内家電零售領域占的市場份額為)4%。作為全國連鎖企業,理想的應是15%左右,尤其是在城市市場應達到15%。對國美電器來說,七年以後可能會達到這個比例。

  因此,對黃光裕來說,國際化最重要的任務不是選擇任何國外市場拓展自己的連鎖零售,而是做好國内市場。從全球連鎖業的發展態勢來看,國美最大的發展機遇在中國而不是在國外。黃光裕也早就認識到了這一點,他在2006年曾說過:

  關於有沒有海外發展的計劃,這也是我們的目標,有機會的時候我們會做。現在我們也做了一些準備,在香港有一些開拓,設立了分部,對國際的習慣做法進行學習,同時也要吸取對外擴張的經驗。至於什麼時候進行海外擴張,首先是要把國内的市場做好,然後再考慮國外的擴展問題。

  近年來,經濟全球化呈現加速發展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國家融入到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之中。根據世界流通產業的變革以及我國入世後流通業對外開放的局面,國際家電零售巨頭進入中國市場是遲早的事情。對於國外衆多家電零售巨頭的入侵,黃光裕這樣闡明國美的對策:

  隨著國美規模的擴大和市場壓力的增大,將會在物流、信息系統、賣場、售中和售後服務等方面穩紮穩打。天天在做,天天在加強!

  黃光裕自信地說:

  我們並不是怕歐美的零售業巨頭,你敢來我就敢去,在國内做紮實了會形成對國際巨頭的一個震懾,國際巨頭不見得是“狼”,就算是“狼”,以國美和目前中國幾家零售商的實力,如今也可以“與狼共舞”了。

  目前,中國家電渠道正處於一個替代時期,連鎖業態正在對非連鎖業態進行著快速的替代。這個替代過程的速度取決於像國美這類大型的連鎖企業。在2004年,黃光裕認為:

  開店的數量、速度和質量對我們來說已經水到渠成,關鍵是“要快”。

  家電業的全球化迫在眉睫,靠規模提升速度,以速度擴大規模,這就是國美放眼全球的戰略方針之一。

  前國美副總裁張志銘對國美的快速擴張做出了詳細解釋,他說:“外資零售業的威脅真的不是空穴來風。打個比方,不久前我們在成都、重慶開分店,同樣的店址,如果我們要每平方米兩元錢的租金才能租下來,沃爾瑪、萬客隆等外資零售企業可能只要每平方米一元錢的租金。不是當地歧視我們,而是外資零售企業財大氣粗。我國的貸款利率相對較高,海外卻非常低,日本甚至剛剛結束實行了較長時間的零利率,外資零售企業融資容易,可以一下交付9年的租金,出租方的成本甚至可以一次收回,而我們只能按月或者按年交。在這種劣勢下,我們必須在他們還未大舉進攻時擴大我們的市場占有率,當他們真正進入時,他們有資金的優勢,而我們有渠道和終端消費者的優勢,才能與之抗衡。”

  黃光裕認為中國家電連鎖必須迅速壯大。對於國内市場上留下的空白,必須迅速地去填補。為此,他打破從不對外公佈擴張計劃的規矩,在2005年“國美全球戰略高峰會”上介紹國美的發展規劃。有人認為黃光裕在借勢炒作,實際上,他在向同行發出邀請,希望他們與國美一樣迅速壯大規模,共同迎接未來外資勢力的挑戰!

本文摘自《中國頂級CEO的商道真經》


   二十多年來,在曾被外資力量把持的零售,通信制造、網絡等行業裡,成長和湧現出了一批優秀的本土企業家,他們帶領中國企業探索出了一條非凡的成功之路,向世界彰顯了中國企業家的強大力量和獨特智慧。本系列圖書忠實記錄並深入剖析了這些教父級的企業家創業、創新的翔實過程,為讀者提供了一場關於中國企業家智慧的饕餮盛宴,我們衷心地希望他們的膽識、眼光和境界,能成為後來者的榜樣;他們所經歷的困境、遭遇過的坎坷、付出的代價,能成為後來者的借鑒經驗。如能實現這一宗旨和目的,那便是我們這支創作團隊和編輯們最大的欣慰了。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