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只是一個補充(1)

2014-02-21 10:31:08

  由於許多企業家擁有社會財富,人們有理由期待他們擔當起更多的社會責任。因此,慈善對於企業家而言,不僅是一種社會責任,更是體現企業家的倫理道德和人文情懷的一種舉措。但是,當前,不少企業家對慈善的認識流於表面。最具有代表意義的兩種觀點為:一是慈善行為應該為企業的商業目的服務,二是捐獻巨額財富才是慈善。

  實際上,這兩種觀點都有失偏頗。第一個觀點帶有明顯的功利性,其背後的目的是為了實現更大的商業價值。這是一種不足取的短期行為。而第二個觀點則又帶有一定片面性。

  在慈善問題上,黃光裕的觀點很明確。他認為,作為一個企業家,最大的社會責任就是把企業做好,慈善只是作為一個補充。

  我覺得企業家最重要的工作是你怎麼把企業做好,給社會提供更大的直接貢獻,如安排就業、依法納稅,公益事業不應該是企業的主要行為。你說我黃光裕創辦這個企業是不是在做公益事業,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是了,這是直接的。比如說你買的電器比較便宜,買了電器少生點氣,我想這些都是主要的。要是現在說,中國連個好的企業都沒有,買個東西大家都不放心,你說這個對大家的影響有多大。公益事業不該是企業的目標。這就跟人救人似的,如果你們兩個人同時掉到井裡了,你得先爬出來,然後才能救另外一個人。你爬上來了,你做什麼都是可能的,現在不做,待會兒也能做。如果你自己都爬不上來,還有什麼能力去救別人,你沒這個資格。

  像我們企業家對社會最大的貢獻,就是把自己的無形資產和有形資產投入到社會上去積極運營。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總裁任正非也特別強調只有辦好企業,才能談社會責任,任正非說:“企業必須在遵從國家法律的前提下,思考如何使自己的内部機制具有競争力和活力,否則它就會在激烈的全球化競争中落後,甚至死掉。企業只有活下去,員工的長遠利益才能得以保障。只有活下去,才能為國家繳納更多的稅,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履行好企業的社會責任。華為要努力活著,成為國家的財富,而不是包袱。”

  同樣,阿裡巴巴的掌門人馬雲認為,一個企業要承擔社會責任,就應該把這個社會責任貫穿於工作中。馬雲說,中國有十多億人口,20年以後可能會有很多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失業,希望電子商務幫助更多的人有就業機會。就業使家庭穩定,事業發展,那麼社會也就能穩定,這也是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一種體現。

  每一個人包括企業家都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們在社會中生活和工作,創業和發展,無疑都希望有一個好的社會環境,因而都應該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然而有一些人卻認為作為富豪應該擔負起更大的社會責任,黃光裕是這樣看待富豪與社會責任的問題的:

  我覺得,社會責任不光是富豪有,每個人都有,每個人做好他的本職工作也是社會責任的一部分。最起碼不要讓社會養你,當你有能力幫別人的時候,要力所能及地幫,不管他是平民還是富豪。有句話是“勿以善小而不為”,我覺得,把社會責任強調給富豪或者是某些官員,或者是某個人都是偏激的。這種想法好像變成社會責任和我(普通人)沒關系,只是別人(富豪)要做的,這是不對的,在任何人心中都要有這種社會責任感,這個社會才能發展,希望大家都來做好事,有能力多做,沒能力少做,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有些人更看重企業家的財富,以及這個企業家對社會做了多少慈善事業,還有他所表現出的社會責任感到底有多深。企業家雖然也有他們的難處,但更應該擔當起他們的責任。有人問黃光裕做企業苦不苦,他說:

  要問苦不苦?苦啊,真苦啊,這麼大的一個企業,10萬名員工跟著你,每天早晨睜眼一算,這麼多的房租、廣告費、稅金等,是個天文數字,而且天天都在發生,沒辦法。每晚一過12點又是另外一筆賬,這是從苦的角度來講;但是從樂的角度來講,你是為社會做了一些事情,你現在肩負著10萬名員工、最起碼9萬名員工家庭的責任,你要去幹活的。

  * * * * * * * * * * * * * * * *

本文摘自《中國頂級CEO的商道真經》


   二十多年來,在曾被外資力量把持的零售,通信制造、網絡等行業裡,成長和湧現出了一批優秀的本土企業家,他們帶領中國企業探索出了一條非凡的成功之路,向世界彰顯了中國企業家的強大力量和獨特智慧。本系列圖書忠實記錄並深入剖析了這些教父級的企業家創業、創新的翔實過程,為讀者提供了一場關於中國企業家智慧的饕餮盛宴,我們衷心地希望他們的膽識、眼光和境界,能成為後來者的榜樣;他們所經歷的困境、遭遇過的坎坷、付出的代價,能成為後來者的借鑒經驗。如能實現這一宗旨和目的,那便是我們這支創作團隊和編輯們最大的欣慰了。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