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並抵消的系統闡述(2)

2014-04-15 23:50:53

    例1?3:例1?2中的處理就是按主體理論來進行的。如果按母公司理論進行處理,仍以例1?2為例,其會計處理如下:

    在第一種情況下,與主體理論的處理要求完全相同。

    在第二種情況下,母公司按其持股比例沖減投資收益和長期股權投資。即:

    借:投資收益14 000(20 000×70%)

    貸:長期股權投資——S公司14 000

    抵消分錄為:

    借:主營業務成本14 000(20 000×70%)

    貸:存貨14 000

    此外,少數股東收益是按子公司的淨利潤來計算的,不用扣除存貨中未實現的利潤。

    在第三種情況下,母公司仍按其持股比例轉回投資收益和長期股權投資。即:

    借:長期股權投資——S公司14 000(20 000×70%)

    貸:投資收益14 000

    之後再按母公司的股權比例一方面轉回長期股權投資,另一方面調整主營業務成本。即:

    借:長期股權投資——S公司14 000(20 000×70%)

    貸:主營業務成本14 000

    另外,少數股東收益就按子公司的淨利潤計算,不用轉回期初存貨中未實現的利潤在本期實現的金額。

    3?完全權益法與不完全權益法(主體理論)

    在講述第二個問題公司間存貨交易抵消的基本原理時,我們假定母公司對長期股權投資採用完全權益法。當母公司採用不完全權益法時,無論是順銷還是逆銷,母子公司間的存貨交易合並抵消分錄與完全權益法下都存在著差異。

    

    例1?4:接例1?1,珠江公司按不完全權益法對長期股權投資進行處理。由於珠江公司採用不完全權益法,在第二、第三種情況下,珠江公司都不必對投資收益和長期股權投資進行調整。不完全權益法下,合並抵消分錄如下:

    第一種情況,同權益法。

    第二種情況,由於採用不完全權益法,母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與投資收益兩個賬戶的金額與完全權益法下的相應金額會產生差異,因而,在兩種方法下,除對本期投資收益與長期股權投資抵消數額不同外,公司間交易的抵消是一樣的。

    第三種情況,除了對本期投資收益與長期股權投資抵消數額不同外,公司間交易的抵消也不一樣,公司間交易的抵消分錄(期初存貨本期銷售)如下:

    借:期初未分配利潤20 000

    貸:商品銷售成本20 000

    在逆銷情況下,這一抵消分錄為:

    借:期初未分配利潤14 000

    少數股東權益6 000

    貸:主營業務成本20 000

    更完整的實例請參見作者編寫的《高級財務會計》第五章(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

    1?3合並會計中的特殊問題研究之一

    ——股權變動的會計處理

    從本節開始,我們將讨論合並會計中的一些比較特殊和複雜的問題:一是母公司控股股權和子公司股權變動的合並會計處理;二是母子公司間間接持股與交叉持股的合並會計處理;三是合並每股收益與合並所得稅的會計處理。

本文摘自《財務會計研究前沿》


  “會計學研究生系列規劃教材”是由廈門大學原副校長吳水澎、廈門大學副校長吳世農、暨南大學副校長王華、廈門國家會計學院副院長黃世忠牽頭組織全國相關院校的權威專家教授共同編寫,為會計專業研究生核心課教材。教材基本涵蓋了會計專業研究生所需掌握和了解的會計理論、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審計、國際會計專題研究、信息化環境下會計與審計研究等諸多内容。本書立足於國内外現有研究文獻,把握財務會計學科的發展脈絡,為研究生提供財務會計基本理論與方法的研究現狀、發展趨勢或研究空間,以便訓練或培養研究生的研究思維、研究方法和獨立研究過程。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