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節:第十章 財團就是力量(14)

2014-04-16 09:51:27



  日本的便利店行業以 "三井物產-7-11(Seven Eleven)"、"三菱商事-羅森(Lawson)"、"伊藤忠商事-全家(Family Mart)"三大陣營在日本互相競争,而且以同樣的組合進入中國市場。三井物產不僅斥資力助"7-11便利店集團"佈局北京,還積極為其出謀劃策。這些大型商社介入便利店的意圖是尋找中國本土的合作夥伴,在中國開設相當數量的食品工廠,建立起龐大的物流網,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日式便利店網的需求。

  與此同時,三井物產與中國郵政物流有限責任公司正式開展全面合作,面對中國國内公司進行小件貨物配送服務,將主要以在中國的日本公司等為客戶。伊藤忠商事與北京的中鐵現代物流科技公司合資在武漢設立物流企業,主要經營内容為從事汽車和零部件的鐵路和卡車運輸。住友商事和上海亞東國際貨運共同出資成立國際貨運代理公司,在北京、上海以商業貨物等專遞為主,逐步擴大到其他城市。

  東方集團董事局主席張宏偉早在2002年7月威海舉辦的"中國流通業如何面對入世"論壇上,作了題為"誰來主導中國經濟命脈,誰來保衛中國經濟安全"的長篇報告。他警告說:"在今後兩三年,跨國公司對中國經濟沖擊的重點不在制造領域以及高壟斷、高壁壘行業,首當其沖的是流通領域,他們的戰略重點是零售終端。對於大型跨國流通企業來說,只要控制了流通領域,就等於建立了輸入他們自己的產品的通道。"

  當中國學者們還停留在研究10年前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教訓,而不忘防範金融風險之時,卻很少有人關註中國存在的商業風險和產業風險。其實,日本綜合商社是一類結合商業和產業的金融組織。此時,以三井物產為代表的日本綜合商社暗地裡掀起了一場對中國流通業的"卡位運動"。由於存在商業資本反向控制產業資本的隐憂,就算"中國制造"戰勝"日本制造",這場"卡位運動"會導致中國產品的流通命脈被日本商社把持嗎?

  中國的經濟學家和企業領袖們是否註意到,隐藏在背後的以綜合商社為主導的日本財團以準軍事化的行為方式部署它們的中國戰略,並在全球扮演著微觀經濟管理角色。現在,當我們在正面戰場(宏觀經濟)上防禦美國的金融資本(對沖基金)時,卻忽略了日本的商業軍團(綜合商社)正在悄悄地潛入我們的後方基地(微觀經濟)。那麼,誰是中國微觀經濟管理的主體呢?要把它交給日本的綜合商社嗎?中國人自己的綜合商社在哪裡?

  有計劃的市場經濟

  近十年的中國改革進程主要參照美國的模式,用新自由主義的經濟理論來構建中國的改革路徑,這一選擇讓中國的經濟總量躍居世界前列。但同時,也帶來一系列發展問題,如經濟結構不合理、社會貧富分化、資源消耗嚴重、環境不斷惡化,使得可持續發展存在嚴重隐患。回顧過去,對比中外,我們有許多東西要反省和調整。蓦然回首,一衣帶水的日本,或許對中國實施"有計劃的市場經濟"的宏偉藍圖更具有參考價值。

  美國經濟模式通過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教科書而廣泛傳播,不僅滲透到全世界的院校,而且滲透到全世界制定政策者的思維之中,使個人自由主義、金融化、股票化成為一種近乎世界性的思潮。急於改變自己落後經濟狀況的中國,受到這一思潮的影響也頗為深入。但是,在經過近30年改革開放的實踐之後,我們卻突然發現,對後發國家而言,需要學習和借鑒日本的經濟模式。

  總體上看,與美國模式正相反,日本經濟模式是非"金融化"、非"股票化"的典範。日本儒家文化中的一個重要遺產是"生產至上",即"造物文化"遠遠優越於"掙錢文化";"生產"比"掙錢"更具有價值。再加上島國貧乏的自然資源,"生產至上"的價值觀體現在日本微觀經濟各個層面。從13億人口這個角度來看,中國也並非是一個資源豐富的國家,又是一個後進追趕先進的國家,需要根據自己的國情選擇發展道路。

  日本經濟的計劃性並非來自於政府的強力幹預,而是產生於企業間的協調。1946年8月,經濟界成立了經濟團體聯合會(經團聯),它是戰前的日本經濟聯盟會及戰中的重要產業協議會的延續,這個團體包括了所有的大型工業企業、金融企業和高技術工業。1948年2月,在已經存在的行業協會、地區企業協會基礎上,進一步成立了日本經營者團體聯盟(日經聯),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也被聯合。

  2002年5月,大企業團體"經團聯"與中小企業團體"日經聯"合並,組建了新的經團聯,會員總數1623個公司、團體。其中,日本的主要企業1306個、行業協會(如日本鋼鐵聯盟、日本自動車會等)性質的全國團體129個,地方性質的經濟團體47個。時任會長乃三井財團豐田公司的前總裁奧田碩,副會長則是東芝、索尼、新日鐵、住友商事、三菱重工等日本財團大企業的總裁,現任會長為富士財團佳能公司的前總裁禦手洗富士夫。



本文摘自《日本財團的中國佈局》


   本書把日本當作一面鏡子,用“三井”、“綜合商社”、“財團”這三個概念作為一條主線,將衆多熱點事件、中日企業競争與合作、重點產業分析等以案例的形式聯系起來。本書不僅僅揭開了這些三井財團企業的身世之謎,更重要的是暴露出他們之間互相配合在中國衆多產業上的隐秘佈局和擴張戰略,以及他們拓展市場和控制商權的手段,從而展現三井財團在鋼鐵、汽車、信息產業、石油、核電、高速鐵路等中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上開辟出的一個又一個戰場。對於很多堅持發展中國自主品牌的企業來說,《三井帝國在行動》這本書的推出,進一步展現了“商戰”的波詭雲谲。在中國和全球市場上,面對一個比豐田集團還要大數十倍的三井財團這樣一個“大帝國”。我們的企業如何找到自己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是一個急待研究的課題,涉及經濟體制的層面。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