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節:第十章 財團就是力量(11)

2014-04-16 10:36:31



  來自《日本經濟新聞》的最新消息稱,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經團聯)會長禦手洗富士夫在2008年1月1日發表的新年祝詞中表示,希望日本政府加強經濟建設,在今後10年内使日本人均國民收入重回世界第一。經團聯所稱"人均國民收入",是指包括了日本國内生產總值(GDP)和日本海外所得的國民總收入(GNI)的人均水平。2000年,日本人均國民收入曾排名世界第一,2005年以來排在第四。目前,排名一二三的分別是美國、荷蘭和英國。

  第七節 從内看是社會主義 (略)

  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對立統一; 交叉持股,構建獨立自主的經濟體系;

  "民有國營"的經濟制度

  後 記

  日本,這個蕞爾島國,忽然從沒沒無聞的歷史舞台幕後,在十九世紀的下半葉,竄上了台面,並且成為亞洲唯一的世界性強國。更在二十世紀70年代,迅速從戰敗國的灰燼中,重建、複原、振興、一躍為經濟強權,成為世界舞台的主角之一。日本,這頭曾經的軍事巨獸,令它的鄰國慘遭蹂躏;也讓橫行百餘年的西方各國吃盡苦頭。美國占領軍尚未撤出,勝利的狂歡情緒尚未消失,日本俨然已經變為一頭經濟巨獸。

  1980年7月份,美國NBC電視台在黃金時間播出了一個名為"日本能,我們為什麼不能?"的電視專題片。畫面鏡頭顯示:日本的汽車工廠日夜加班,到處是一片繁忙景象;而美國汽車城底特律,停工的車間處處可見,街頭到處是失業的工人,一片蕭條景象。NBC電視台主持人說:"什麼是殖民地?殖民地的定義是輸出原料,輸入工業成品。"在這個定義下,美國似乎已經成為日本的殖民地了。這是危言聳聽嗎?

  隨後,美國學者沃格爾(Ezra F.Vogel)出版了《日本第一》這樣一本研究專著,從一般的美國市民、學者到國會議員、政府官員乃至五角大樓的軍人都争相閱讀。美國社會上下形成了危機感,而美國企業界也認真研究和借鑒了日本經營管理中的有益元素,不斷增加與日本企業競争對抗的能力。如今,美國借助金融實力控制著宏觀經濟領域,日本則一改當年鋒芒畢露的氣勢,扮成一個"失去10年"的虛弱巨人,暗中把持著微觀經濟的命脈。

  日本"裝窮"為哪般

  新現實主義國際關系理論告訴人們,太強和太弱一樣,都會是不安全的。太強了,就會造成其他國家的不安全感,成為其他國家的敵人。而太弱當然也是不行的,容易被其他國家欺負,失去安全。強大要有一個度,這個度把握不好,就會失去安全。上世紀80年代,雄起於世界的日本經濟十分張揚顯赫,四處擴張,日本威脅論甚嚣塵上,結果是四面楚歌,招徕了一片喊打聲。

  1989年,在美國國會傳閱著一份《日本對美國經濟侵略的文件》,言詞激烈地指出:"美國正面臨著兩種世界戰争,即與蘇聯的軍事鬥争和與日本的經濟、技術鬥争。"該文件還認為,美國擁有核武器,有足夠的能力阻止蘇聯的進攻,但卻沒有相當於核武器的經濟手段足以阻止日本的經濟、技術侵略。如果讓日本乘勝前進,而美國又逐漸喪失與蘇聯抗争的能力,那麼最後美國將全面淪為日本的經濟殖民地。

  與此相呼應,美國新聞出版界發起了"鞭打日本"的攻勢。美國著名罪案小說家邁克爾·克賴頓在新著通俗小說《日升》裡,直言不諱地把美國的許多經濟問題都歸咎於日本財團的陰謀。在《影響力的代理》(1990年)一書中,作者帕林·喬特認為,東京付錢買通了有影響的美國人,試圖在政治上有效地支配美國。在《即將與日本發生戰争》(1991年)一書中,作者一針見血地指出,冷戰後美國的頭號敵人就是日本。

  西方一些戰略家開始預言,第三次世界大戰不是像一次、二次世界大戰那樣,在陸上、海上進行血與火的拼殺,軍事實力的強盛在作戰中起決定作用。而未來的戰争,是信息戰、科技戰、教育戰、經濟戰,是整個國家力量的整體較量。美國的傑克·安德森和戴爾·尼阿塔在《華盛頓郵報》刊文鮮明指出:"第三次世界大戰可能是一場經濟戰。"而在這場表面穩定而内在劇烈的持久的經濟戰中,美國正走向失敗,其主要對手是日本。

  為此,美國政府從國家利益的戰略高度重新調整了對日政策。1989年,美國以不公正貿易為由正式向日本提出了"超級301條款",對日進行制裁。同時,美國認為,它的商品不能打入日本市場還與日本的經濟結構(指財團體制)有關。1989年5月,佈什總統指示與日本交涉有關經濟結構問題。1989年9月,日美結構協議談判開始舉行。美國提出了200項以上的改善結構障礙的條款,從對日本貿易政策的批評開始,涉及到日本的經濟政策、企業行為、商業習慣,甚至於日本的產業文化,最後歸結到打擊和"改造日本"的目的。



本文摘自《日本財團的中國佈局》


   本書把日本當作一面鏡子,用“三井”、“綜合商社”、“財團”這三個概念作為一條主線,將衆多熱點事件、中日企業競争與合作、重點產業分析等以案例的形式聯系起來。本書不僅僅揭開了這些三井財團企業的身世之謎,更重要的是暴露出他們之間互相配合在中國衆多產業上的隐秘佈局和擴張戰略,以及他們拓展市場和控制商權的手段,從而展現三井財團在鋼鐵、汽車、信息產業、石油、核電、高速鐵路等中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上開辟出的一個又一個戰場。對於很多堅持發展中國自主品牌的企業來說,《三井帝國在行動》這本書的推出,進一步展現了“商戰”的波詭雲谲。在中國和全球市場上,面對一個比豐田集團還要大數十倍的三井財團這樣一個“大帝國”。我們的企業如何找到自己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是一個急待研究的課題,涉及經濟體制的層面。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