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節:第九章 誰在觊觎"核按鈕"(3)

2014-04-16 14:05:51



  為了加速進軍中國市場, 2006年3月,三井物產與北京大學合作創辦了"北京大學三井創新論壇"(簡稱:北大三井論壇),迄今已成功舉辦了七屆講座。該論壇的召開得到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商務部、北京市政府有關領導及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推動。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甯教授出任北大三井論壇理事長,同時他還在2004年促成了由北大光華管理學院與財團法人日本國際金融信息中心共同主辦的"中日高級經濟論壇"。

  第一屆北大三井論壇上,三井物產社長槍田松瑩發表了主題為"資源、能源、環境領域中三井物產的創新戰略"的演講,確定了北大三井論壇關註中國能源領域的基調。北大三井論壇自2006年以來的七次講座的主講人依次為:三井物產社長槍田松瑩、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國家科技部副部長馬頌德、三井住友保險會長井口武雄、北京市副市長陸昊、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甯、國家科學技術部副部長曹健林。

  面對中國政府和社會對節能和環保的熱切關註,包括東芝在内的三井財團企業群利用自身在節能環保領域的技術和市場優勢,全面塑造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國際化大企業形象,增加社會認同感,最終贏得了中國市場。為了加強在這一領域的聲音,三井物產駐中國總代表副島利宏,在2006年5月26日召開的第九屆北京科博會"中國循環經濟發展高層論壇"發表了題為"循環經濟中三井物產的探索與創新"的講話,這一舉動非常耐人尋味。

  緊接著,2006年9月2日,三井物產、松下電工與清華大學的關系企業"泰豪科技"一起合作,針對辦公樓節點、節能方面的管理,成立"北京清華泰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簽約儀式上出席的政府領導有信息產業部電子信息產品管理司丁文武副司長、北京發改委員會節能中心主任陳懷偉、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張伯旭主任等。陳懷偉主任在簽約儀式上還介紹了我國政府就有關節能的10大重點項目,發佈了照明、空調等方面的樓宇節能方針。   

  第二節 從"三峽"到"2008奧運會"(略)

  大型能源項目均有"綜合商社"的身影; 東芝佈局中國配電設備產業;以整合的實力經營中國電力市場

  第三節 搶占中國核電市場

  從"哈電集團"發力中國核電產業

  2004年9月,中國將浙江三門、廣東陽江共計四台百萬千瓦的核電機組面向國際招標。盡管競標結果一再推遲公佈,但美國西屋電氣公司(WH)獲得其中部分項目的可能性甚高。與此同時,與東芝關系密切的哈爾濱電站設備集團公司(簡稱:哈電集團)和韓國鬥山重工聯手,準備投標秦山二期擴建項目蒸發器。另外,哈電集團還與美國西屋電氣、日本三菱重工、意大利安莎多等公司深入接觸交流,為投標做好充分準備。

  2004年月11日-12日,20位中國著名核電專家於聚首在哈電集團,商讨中國核電發展,表明了中國把核電發展作為今後20年重點開發領域,從而堅定了東芝進軍中國核電的信心和決心。11月30日,在嶺澳二期擴建項目核電常規島投標中,就嶺澳二期汽輪機、發電機、冷凝器、低壓加熱器、汽水分離再熱器等,東芝和三菱重工分別與哈電集團作了投標方案,將標書交給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表明東芝的"中國核電戰略"正在有條不紊地向前推進。

  2005年7月,英國核燃料公司(BNFL)於決定將旗下的美國西屋電氣公司出售,開價18億美元。出售消息一出,15個買家蜂擁而至。除了東芝,還包括法國的阿海琺集團(Areva)、美國通用電氣(GE)與日本日立(Hitachi)的收購聯盟、三菱重工(Mitsubishi)和美國華盛頓集團(Washington)等。其間,美國總統和商務部長甚至通過外交渠道,為本國競標公司向英國政府遊說。但是,東芝連續抛出高價甩開了對手。至2006年1月,東芝以高出對手10%的價格獲得獨家談判權。

  美國西屋電氣公司被稱為"核電鼻祖",曾經是全球最大的核電設備制造企業,20世紀80年代以前,西方國家所使用的民用核能技術,幾乎都來自這家公司。1999年,英國政府控制的英國核燃料公司(BNFL)以11億美元收購了當時美國CBS公司控股的西屋電氣的核電業務;次年,又以4.85億美元收購了ABB公司的核電業務。兩者整合後,成為今日的西屋電氣。

  西屋電氣如此搶手,一個重要原因是其已參與中國第三代核電站依托項目的核島技術招標,即廣東陽江、浙江三門4台百萬千瓦級的核電站建設。目前,日本所採用的大量核電技術都是沸水堆技術(BWR),而我國大型核電項目無一使用沸水堆。因此,東芝、三菱重工、日立、東電等日本核電巨頭,一直未能成為我國核島技術的主流供應商。之前,西屋電氣的常規島部門已被法國阿爾斯通收購,所以當前的西屋電氣的核心競争力就在核島技術上。



本文摘自《日本財團的中國佈局》


   本書把日本當作一面鏡子,用“三井”、“綜合商社”、“財團”這三個概念作為一條主線,將衆多熱點事件、中日企業競争與合作、重點產業分析等以案例的形式聯系起來。本書不僅僅揭開了這些三井財團企業的身世之謎,更重要的是暴露出他們之間互相配合在中國衆多產業上的隐秘佈局和擴張戰略,以及他們拓展市場和控制商權的手段,從而展現三井財團在鋼鐵、汽車、信息產業、石油、核電、高速鐵路等中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上開辟出的一個又一個戰場。對於很多堅持發展中國自主品牌的企業來說,《三井帝國在行動》這本書的推出,進一步展現了“商戰”的波詭雲谲。在中國和全球市場上,面對一個比豐田集團還要大數十倍的三井財團這樣一個“大帝國”。我們的企業如何找到自己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是一個急待研究的課題,涉及經濟體制的層面。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