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節:第九章 誰在觊觎"核按鈕"(1)

2014-04-16 14:21:33



  第九章 誰在觊觎"核按鈕"

  根植中國電力市場多年後,嗅覺靈敏的三井財團近年來開始在核電設備制造和核燃料領域集聚力量。此時,中國新能源政策正在形成之中,其中核電的地位被大幅度提升。根據規劃,中國將在2020年前建造40座核電站,這意味著一個潛在的巨大市場。

  2006年,中國春節剛過,三井財團的東芝公司瞄準了中國市場,以目眩的54億美元高價收購了有"核電鼻祖"之稱的美國西屋電氣公司。此後,以日本財團企業為核心形成了世界三大核電聯盟:東芝-西屋、三菱-阿海法、日立-通用。

  隨後不久,中美兩國於2006年12月在北京簽署了核電技術轉讓諒解備忘錄,中國引進西屋電氣的核電技術,建設四台核電機組。2007年7月,中國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與東芝率領的西屋電氣聯合體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簽署了80億美元的合同。

  作為三井財團的重要成員,石川島播磨重工在核電領域積極配合財團的整體戰略,通過與中科院建立聯合研發中心,切入中國重大裝備制造和工程建設領域。三井財團旗下的三井造船還將部分核電資產出售給韓國鬥山重工,曲線進入中國核電設備市場。

  在中亞地區,三井物產、丸紅、伊藤忠和住友商事等綜合商社奮力争奪鈾礦資源。而東芝將自己持有的西屋電氣10%的股份轉讓給哈薩克斯坦國家原子能工業公司,將其納入"三井共同體"。三井物產發言人說:"我們必須在中國競争到來之前,確保鈾的份額。"

  作 者 題 註

  導 言

  東芝與三井之間有著特殊的歷史淵源,1893年被當時的三井財閥收買。二戰以後,日本財閥被美國占領當局解散,東芝也隨之脫離三井財團獨立發展。二十世紀50、60年代,面對加入關貿總協定(今WTO)後的外來競争,日本財團重新聯合,東芝加入了三井財團的總經理會"二木會",又回到三井財團體系。近年來,雖然三井物產在東芝的經營活動出現的頻率逐漸減少,這種現象並不意味著東芝的"去綜合商社化"。事實上,綜合商社的精神早已融入這個制造業企業。

  第一節 悄然的滲透

  "三井物產"是"東芝"的引路人

  日本二十世紀60年代經濟起飛後,三井財團的制造廠商如東芝等企業,開始漸漸把工廠建到海外。隨著日本這些制造廠家走出國門,他們對於走出去的套路--當地的法律、人脈、政府關系、當地的合作夥伴等,都不了解,不清楚,懂得這些套路的人才又極其缺乏。而三井物產這樣的綜合商社在國外早已建立了自己的分公司、事務所、代表處,已經在世界各地建成了國際商業網絡。所以當東芝需要到國外做事情時,三井物產就成了引路人。

  三井財團進入海外遵循一條規律,綜合商社作為產業組織者始終是開路先鋒。從全球產業的角度來看,特別是在中國新興產業和新興市場上,三井物產發揮著重要作用,不斷地開拓新貿易機會、創建新產業。三井物產對中國投資有近200家三資企業,包括有:東芝大連、北京四通松下電工、上海森茂、大九國際物流等企業。三井物產通過政府公關、資金支持、市場活動、商情交流、資源開發,為東芝等財團成員企業提供強有力的服務和支持。

  自1979年起至今,由三井物產出資每年選派中國商務部及其下屬企業工作人員赴日本、美國著名學府進行國際貿易課程的短期進修,目前已達100多人,從而與中國政府主管經貿的負責人建立起密切聯系。1990年以來,三井物產出資100萬美元,在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設立"三井教授基金",聘請國外知名教授主持國際經濟講座,名義上為培養中國未來的經貿人才做貢獻,實質上是通過高校平台建立與政府的人脈聯系。

  在三井物產的引導下,1991年9月25日,由三井物產、東芝、昭和電線共同出資成立了"東芝大連有限公司",這是東芝集團在中國投資的第一家公司,絕大部分生產線都是從日本直接進口的,大連只是被作為一個勞動密集型的生產基地。東芝大連有限公司橫跨電子、機械和醫療器械三個行業。機械行業的主要產品有:工業用的中小型電機(是為風力水力機器、工作機器、搬運機器等提供動力的工業用馬達)。

  1995年,東芝(中國)有限公司成立,此舉強化了東芝對在華企業的綜合管理職能和戰略制定職能,由此東芝在一些專業領域代替了三井物產作為財團的產業組織著角色。迄今為止,東芝在中國設立合資、獨資公司達65家,投資總額逾80億人民幣,員工總數約23,000人,2006年事業規模(在華銷售額+對華出口額)約664億人民幣。如今,東芝公司在中國市場已經建立起自己的龐大體系,以"綜合商社式的組織形態"演義出制造業的輝煌。

  三井財團的東芝公司進入中國這36年的發展有兩大特點:一是,東芝多年來一直努力提供最新的商品,引導中國高端消費者的需求。比如20世紀80年代的彩電、冰箱,90年代的筆記本電腦、背投電視、最近的複印機、液晶電視等。二是,在社會基礎設施方面,以電力方面為中心,東芝高效、先進的技術占據著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的制高點。2006年,東芝成功收購"美國西屋電氣"這家核電公司,瞄準中國巨大的核電市場。

  現在的東芝已經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制造業的綜合商社,經營方式從傳統的生產產品轉變成為"編組產業鍊"。就能源項目而言,東芝不僅僅做核電,而且火力和水力發電、輸變電、配電等方面無所不包。在中國,東芝在能源產業的經營規模遠遠勝過人們所熟知的電子信息產業。東芝(中國)公司在電力設備、發電站方面與中國各級政府已經有很多合作,並期望在相關技術的轉讓、發電站設備的選用、合作設計等各個方面在中國市場取得更大進展。

  被"涉嫌賄賂"的陰影所籠罩

  人脈關系分佈在綜合商社所有的關聯交易中,但是人脈如果超越了準則,不遵守法律、社會責任,就會傷害公司形象,對企業發展最終是不利的。北京《法制日報》所屬的《法制與新聞》月刊2001年12月號披露,美籍華人方複明、日本人永濑國男在東芝公司參與的浙江北侖港發電廠、嘉興火電站等重大國際招標項目中,涉嫌替丸紅、三井物產等日本商社賄賂國家電力高層官員。此後2年,日本企業在電力項目招標中都無法擺脫這一陰影。

  在1985年參與北侖港項目競標時,丸紅商事(三和財團的綜合商社)投標圖紙上的某些數據並不符合招標書的要求。項目中的幾個關鍵人物都被收買後,丸紅公司的競標一路綠燈。最終,丸紅公司成功取得了北侖港項目的承攬權,引進了東芝公司的成套設備。北侖港發電廠總裝機容量達300萬千瓦,是全國最大的火力發電廠,2002 年被中國電力行業主管部門授予國際一流發電企業稱號,是全國僅有的兩家獲這一稱號的企業之一。



本文摘自《日本財團的中國佈局》


   本書把日本當作一面鏡子,用“三井”、“綜合商社”、“財團”這三個概念作為一條主線,將衆多熱點事件、中日企業競争與合作、重點產業分析等以案例的形式聯系起來。本書不僅僅揭開了這些三井財團企業的身世之謎,更重要的是暴露出他們之間互相配合在中國衆多產業上的隐秘佈局和擴張戰略,以及他們拓展市場和控制商權的手段,從而展現三井財團在鋼鐵、汽車、信息產業、石油、核電、高速鐵路等中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上開辟出的一個又一個戰場。對於很多堅持發展中國自主品牌的企業來說,《三井帝國在行動》這本書的推出,進一步展現了“商戰”的波詭雲谲。在中國和全球市場上,面對一個比豐田集團還要大數十倍的三井財團這樣一個“大帝國”。我們的企業如何找到自己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是一個急待研究的課題,涉及經濟體制的層面。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