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節:第八章 "商人幕府"的真經(5)

2014-04-16 15:21:01



  奧田碩既作為有"財界總理"之稱的經團聯會長,自身又是三井財團豐田公司的會長。當時,豐田公司的市值已經超過了美國汽車業界三巨頭(通用、福特和戴姆勒·克萊斯勒)的總和。奧田碩擔任會長的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新經團聯),前身是經濟團體聯合會(原經團聯)和日本經營者團體聯盟(日經聯)。這兩個團體在二戰後50多年來一直被稱為"財界大本營"和"財界勞務部",2002年5月28日宣佈合並,統稱"經團聯"。

  原經團聯成立於戰後初期的1946年8月,主要由日本制造、貿易、流通、金融等行業團體和主要大企業組成,會員總數達1207家,是這些大企業的利益代表。它在宏觀經濟政策、稅制等國家重要經濟問題上向國會、政府、政黨提供重要的政策建議,具有政府經濟智囊庫功能。經團聯的會長又被成為"財界總理"。特別是1994年之前,經團聯一直負責協調各企業向政黨提供的政治資金規模,對政黨支持影響力巨大。

  2003年5月,奧田碩曾計劃率領經團聯訪華,主要推銷新幹線技術,但"非典"擾亂了行程。3個月後,《中日友好條約》締結25週年,奧田碩重燃訪華念頭,當然還是為了兜售日本新幹線。但恰好此時"齊齊哈爾毒氣洩漏事件"發生,中國對日敵對情緒高漲,中國方面難以安排高層晤見,行程再次推延。此時,奧田碩告誡日本人,京滬高鐵建設權的競争是長期的,並且希望日本廠商從現在就開始著手進行投標的準備工作。

  發動另一波推銷攻勢

  2003年7月1日 ,許多國内媒體都報道了秦沈鐵路客運專線開通運營的消息,引起了各方重視。這是因為秦沈鐵路客運專線是當時中國速度最高的鐵路,它設計時速200公裡,並預留了今後升級為時速250公裡的條件。中國自主研發的"中華之星"列車在這裡曾創造了時速321公裡的試驗記錄。雖然秦沈鐵路客運專線還不是高速鐵路,但是一旦中國鐵路熟練地掌握了時速200公裡的技術,勢必將縮小今後引進的範圍。

  隨後,日本從2003年夏天起發動另一波推銷攻勢。2003年8月3~6日國土交通大臣扇千景帶著大禮──低利日圓借款(即ODA,日本政府經濟援助)到北京拜見國家領導和鐵道部負責人。原本從2001年起,日本對中國援助已逐年銳減,而如果大陸肯採用新幹線,日方願意再提供巨額資金援助。然而,中國政府方面一貫明確表示"採用哪種技術,正由中國專家做論證",無論日方如何"利誘",中方都沒松口、偏向日本。

  在日本國土交通相扇千景2003年8月的努力失敗後,針對中國當時強烈的反日情緒,經團聯會長奧田碩甚至向外界保證,即便獲得了建設權,擁有"日本軍方背景"的三菱重工,將不會參加京滬高速鐵路的建設。奧田碩顯然認為,自己同中國的良好關系將有助於為日本拉到選票。2001年中日貿易摩擦時,奧田碩也是日本企業界中第一個站出來指責本國政府的人士。2002年胡錦濤當選中國共產黨總書記時,他就特地發來賀電。

  從2003年11月23日開始,以奧田碩為首的代表團開始了中國之行。這被日本看作是對華民間經濟外交的"處女行"而被寄予厚望。這也是中國新一屆政府上任以來,首次面晤日本經濟界領導人。出發前,奧田碩曾反駁日本國内不贊成新幹線出口給中國的人士說,這是一個絕對應該争取的事業,"中國的高速鐵路計劃不單是京滬之間,是涉及將來中國全國多條建設路線的計劃,況且日本透過展示先進技術,可促進企業向中國出口"。

  2003年11月24日,中國總理溫家寶會見了奧田碩。會談中,中方一直回避新幹線這個話題。於是,在會談即將結束的時候,出現了這樣一幕:一向頗有紳士風度的奧田碩,被迫向溫家寶總理直截了當地提出:"關於新幹線的事情,是有進展還是為時過早,我們希望能從溫總理這裡得到信息。"溫家寶總理的回應是:"我們有必要聽取廣泛的意見",以此希望日方能夠理解這件事情需要時間。這使得日本方面依然無法摸清中國方面的態度。

  "三菱商事"擔任主幹事

  日本綜合商社擁有強大的資源調動能力、產業組織能力和複雜的關系網,在當地的商權争奪戰中擁有巨大的優勢。在綜合商社的組織下,日本財團企業的綜合實力要明顯強於德國和法國公司。2003年11月9日,《21世紀經濟報道》的一篇題為"冀望京滬高速鐵路:三菱商事全面合作聯想"中報道說:"三月份(2003年3月),三菱商事贏得了中國方面6億美元的燃氣輪機的投標。對京滬高速項目,三菱商事非常積極。"

  在談到"決定京滬高速最後誰勝出的因素有哪些?"時,三菱商事常務執行董事、中國總代表武田勝年說:"在中國方面,有三層結構。第一層,是做最實務性工作的鐵道部或者是鐵路經營公司,他們更多地考慮例如價格、技術、軟件硬件、交貨及時等方面的問題;第二方面是政府,以發改委為主的國產化問題,即技術引進問題;第三方面,可能就是外交或者是政治方面的問題。"武田勝年很有信心地表示,上述的第一方面可以解決。



本文摘自《日本財團的中國佈局》


   本書把日本當作一面鏡子,用“三井”、“綜合商社”、“財團”這三個概念作為一條主線,將衆多熱點事件、中日企業競争與合作、重點產業分析等以案例的形式聯系起來。本書不僅僅揭開了這些三井財團企業的身世之謎,更重要的是暴露出他們之間互相配合在中國衆多產業上的隐秘佈局和擴張戰略,以及他們拓展市場和控制商權的手段,從而展現三井財團在鋼鐵、汽車、信息產業、石油、核電、高速鐵路等中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上開辟出的一個又一個戰場。對於很多堅持發展中國自主品牌的企業來說,《三井帝國在行動》這本書的推出,進一步展現了“商戰”的波詭雲谲。在中國和全球市場上,面對一個比豐田集團還要大數十倍的三井財團這樣一個“大帝國”。我們的企業如何找到自己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是一個急待研究的課題,涉及經濟體制的層面。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