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節:第八章 "商人幕府"的真經(2)

2014-04-16 16:07:14



  以綜合商社為核心的日本財團在台灣高速鐵路項目中扮演著"幕後政府"的角色,這一點在日本與台灣的關系上暴露最為明顯。台灣與日本沒有外交關系,但一直視日本和美國一樣重要,是對外關系所仰賴的兩大支柱之一。1972年9月台日斷交(中日建交),當時為維持雙方非政府的實務關系,同年12月,台灣成立"亞東關系協會",日本則成立"財團法人交流協會"作為雙方交流的窗口。

  然而,日本和台灣之間的緊密聯系並非僅僅通過帶有官方色彩的"財團法人交流協會"來維系,而是通過日本財團與台灣財團之間的生意往來和人脈關系鞏固的。例如,日本富士財團的丸紅商事(綜合商社)與北海道拓指銀行為首的聯貸銀行向台灣長榮集團提供了大量資金。長榮買船時,均由日本丸紅商事(簡稱丸紅)介紹,長榮航空公司購飛機,丸紅也出馬進行聯貸,參與的日本銀行達百餘家,台灣一些銀行想給長榮提供貸款,根本插不進。

  台灣長榮財團的創始人張榮發早年為日本船商效力,因而與日本商界的聯系較多。1978年台灣"交通部"批準長榮海運公司開拓歐洲航線,其資本額75%來自日本丸紅公司,有利用日本資金與島内航商競争之嫌。長榮海運則一再強調,該公司與丸紅之間只是普通客戶關系,還煞有介事地在1980年正式委托一家英國公共關系公司出面駁斥"不實謠言"。事有湊巧的是,《國際集裝箱運輸》雜志上註銷了一則廣告文章,透露美國信俘銀行貸款給丸紅,然後丸紅又轉貸給長榮的内幕,台灣島内輿論為之嘩然。

  張榮發以發展海運發家之後,又在80年代逐漸擴大經營範圍,向航空、旅館、房地產、鋼鐵等領域發展。目前,長榮財團已發展成集海運、空運、内陸運輸、集裝箱、酒店、制造等業務為一體的跨國企業集團。除了主力長榮海運公司外,另有10家關系企業,分別是長榮運輸、長榮重工、立榮海運、長榮國際、長榮貨櫃、立榮航空、長榮航空、長鴻營造、榮剛重工、長榮空廚等股份有限公司。顯然,台灣長榮財團與日本財團的多元化發展模式如出一轍。

  上世紀80年代,台灣長榮財團投入7000萬台幣,成立了一個"國家政策研究中心",用高薪將一些專家、教授網羅進這個中心,專門研究台灣如何走向獨立的問題。這個中心成立後,所需經費,仍全由長榮集團支付,研究出的"成果",直接送給李登輝參考。因此,長榮財團的"國家政策研究中心",成為李登輝搞台獨的"智囊團"。李敖是台灣當代知名作家、評論家和歷史學家,他在《財閥伸手撈"國策","總統"幕後搞台獨》一文中,將張榮發與李登輝相互勾結,從事台獨活動的内幕徹底拆穿,徹底指破。

  "三井物產"充當總協調人

  日本財團是兩岸通吃,哪裡有錢賺就去哪裡。不難推知,1997年為"中國特需"組建的"中國高速鐵路日本企業聯合"就算不是"台灣新幹線日本企業聯合" (簡稱:TSC)的"原班人馬",但絕大多數都是"老面孔"。如果要梳理日本財團在台灣高鐵的運作,就必須從所謂的"台灣新幹線日本企業聯合"的主幹事"三井物產"說起。三井物產是世界上最大的綜合商社,又是綜合商社先驅者,有著悠久的歷史,至今已延續了百餘年。

  對於三井物產與台灣的歷史淵源,從《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廈修複計劃調查研究》一文中,人們可以看到作者楊仁江(台北楊仁江建築師事務所)有這樣的叙述:"三井株式會社為日治時期日本人在台灣的最大財團,並與日本三菱商事及藤山集團三大資本集團在當代鼎足而立,其經濟活動與殖民政策密不可分,經濟事業範圍甚廣,除了台北設總部外,台南及高雄亦設支店,經營範圍有銀行及保險事業,之後跨足樟腦採制、鴉片進口業務。"

  經過二戰後被解散而又重新恢複的三井物產在台灣的商界和政界也都有很深的基礎,但卻不為人註意。2006年2月,台灣《理財週刊》對台灣三井物產董事長兼總經理小川隆訪問後,發表了一篇題為《大陸風險高,還是台灣好》的文章,開頭這樣寫到:"深耕台灣超過半個世紀的台灣三井物產公司,經營事業從民生必需品的食材、衣料,到高鐵等重大建設。與商界關系密切的台灣三井,雖不常見於媒體,但卻是影響台灣經濟的狠角色。"

  事實上,從1996年開始,在小川隆接任台灣三井物產董事長之前,前兩任董事長,就已經參與開發台灣高鐵的計劃,從一開始的策劃、宣傳,到在日本成立財團企業的聯合體,即"台灣新幹線日本企業聯合"(TSC)。後來,該聯合體參與高鐵的投標,雖然起初輸給了歐洲的公司,但是後來在三井物產不斷努力争取之下,高鐵公司終於決定將車廂、設備的採購交給TSC來做。



本文摘自《日本財團的中國佈局》


   本書把日本當作一面鏡子,用“三井”、“綜合商社”、“財團”這三個概念作為一條主線,將衆多熱點事件、中日企業競争與合作、重點產業分析等以案例的形式聯系起來。本書不僅僅揭開了這些三井財團企業的身世之謎,更重要的是暴露出他們之間互相配合在中國衆多產業上的隐秘佈局和擴張戰略,以及他們拓展市場和控制商權的手段,從而展現三井財團在鋼鐵、汽車、信息產業、石油、核電、高速鐵路等中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上開辟出的一個又一個戰場。對於很多堅持發展中國自主品牌的企業來說,《三井帝國在行動》這本書的推出,進一步展現了“商戰”的波詭雲谲。在中國和全球市場上,面對一個比豐田集團還要大數十倍的三井財團這樣一個“大帝國”。我們的企業如何找到自己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是一個急待研究的課題,涉及經濟體制的層面。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