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節:第八章 "商人幕府"的真經(4)

2014-04-16 17:05:55



  事實上,歐洲和日本高鐵系統的混用,在中國大陸高鐵建設中也基本上確定了。對此,美國《商業週刊》在一則報道中這樣寫道:"加拿大的航空航天和運輸巨頭龐巴迪公司、日本的川崎重工業公司以及包括德國西門子和法國的阿爾斯通在内的一些歐洲公司,都争先恐後地要趕上中國這列賺大錢的'快車'。 目前,德國西門子、法國阿爾斯通、加拿大龐巴迪、日本川崎重工四家公司都與國内企業建立了合資廠。"

  第二節 "三位一體"的攻勢

  "京滬高鐵"牽動日本政界要員

  國家大型採購案作"政治運用"是世界各國都會用的,只是程度深淺的差異,中國和日本也不例外。針對中國大陸的高鐵項目,日本採用'三位一體'的營銷策略,即綜合商社為核心的相關財團企業與日本政界、日本經團聯為首的產業組織機構互相配合的全方位營銷。相對於政府和經團聯為了争取中國高鐵建設的努力而言,日本財團企業的準備和努力則更為實際。

  擬建中的"京滬高鐵"全長1300公裡,被作為北京2008年奧運的重點項目。從公佈立項開始,就成為日、法、德這三個國家的争奪目標,三方兩派的争鬥一直沒有停歇過。拿到這個項目,將會給承建方帶來100億美元的市場效益。日本和法國以輪軌見長,而德國則是磁懸浮的代表。為了向中國推銷日本新幹線技術,日本政府和民間在1995年成立了"北京-上海高速鐵路計劃合作推進委員會"。

  日本產業界為了拿下中國大陸的京滬高速鐵路的生意,1997年即由三菱商事(綜合商社)、川崎重工、日立制作所、東日本旅客鐵道(簡稱:JR東日本)等14個企業團體發起"日中鐵道友好推進協議會",聘請前首相竹下登(已故)擔任會長,總共有70家廠商會員,其中的44家企業組成"中國高速鐵路日本企業聯合"。該會雖然僅有5名職員,但每年預算竟達3億日元,這在日本極為罕見。

  中國領導人每次訪日,雙方必定談到新幹線,日方必定安排乘坐和參觀新幹線。1978年鄧小平訪日時乘坐了新幹線,之後的中國領導人江澤民、李鵬、朱镕基等訪問日本時都乘坐了新幹線。新幹線固然是日本國内移動時安全便捷的交通工具,但日方如此安排也有展示新幹線的先進技術以向中國推銷的意圖。1998年11月,訪日的江澤民主席乘坐新幹線時,小淵惠三首相(已故)對江澤民說:"對中國的高速鐵路項目,日本將官民並舉,傾力協作。"

  此後,日本通過各種場合一再表示希望參與中國的高速鐵路建設項目。1999年7月,日本首相小淵惠三赴大陸訪問,向中方遞交了一份"日本援建中國高速鐵路意見書",明確表示日本願意提供最先進的新幹線技術和建設資金。2000年4月,日本運輸省官員曾表示,中國建設北京-上海高速鐵路項目時,日本不僅可以向中國出口車輛,而且要向中國轉移新幹線系統的最新技術。

  和日本政界要員一樣,以日本經團聯為首的日本產業組織對争取中國高鐵訂單也不遺餘力。2000年10月14日,朱镕基總理訪日,當時的日本經團聯會長今井敬在歡迎宴會上鄭重的表示"日本沒有美國的波音客機,也沒也法國的空中巴士,只有一條新幹線,希望中國能夠在建設北京至上海的高速鐵路問題上,認真考慮採用日本技術"。但中方並未因此隨之起舞,日本的幾番努力,朱镕基總理回答的總是一句外交辭令"歡迎投標參與國際競争"。

  經團聯會長("財界總理")披挂上陣

  中國大陸有一段時間較熱衷採用磁懸浮技術,日方一度沉寂下來。為了争取中國内地第一條高鐵的生意,法國和德國的政治領袖們開始頻繁活動。2002年底德國總理施洛德去上海,與中國領導人共乘磁浮列車,然後續訪北京,表示德國政府願給予全面的支持。法國也積極表示願提供資金援助和技術支持。然而,"中國工作"著力最深、動作最頻繁還是非日本莫屬。

  2002年8月13日,日本《每日新聞》報道:作為中日友好協會會長的宋健表示與日方商讨有關新幹線合資事宜。2002年9月,宋健訪問日本期間,日本許多媒體紛紛報道說:"中國政府在京滬線1300公裡的計劃中對日本型新幹線重新表示興趣"。隨宋健到日本訪問的,還有鐵道部高速鐵路辦公室副主任華德洪。日本媒體報道說:"華德洪談到京滬高速鐵路,並說新幹線是最好的模式。"由此,日本各界又掀起一波出口新幹線的熱情。

  作為一個堅定的新幹線支持者,經團聯新會長奧田碩在2002年多次表示,無論從地理環境還是從技術造價上,新幹線技術是最有競争力的。他建議,成立一個"日中高速鐵路聯合委員會",用來推動進程,甚至說"只要建立了這個委員會就表明日本已經獲取了京滬高速鐵路的建設權"。在日本經團聯的建議下,日本甚至把承建京滬高鐵提高到"兩國友好"的高度。



本文摘自《日本財團的中國佈局》


   本書把日本當作一面鏡子,用“三井”、“綜合商社”、“財團”這三個概念作為一條主線,將衆多熱點事件、中日企業競争與合作、重點產業分析等以案例的形式聯系起來。本書不僅僅揭開了這些三井財團企業的身世之謎,更重要的是暴露出他們之間互相配合在中國衆多產業上的隐秘佈局和擴張戰略,以及他們拓展市場和控制商權的手段,從而展現三井財團在鋼鐵、汽車、信息產業、石油、核電、高速鐵路等中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上開辟出的一個又一個戰場。對於很多堅持發展中國自主品牌的企業來說,《三井帝國在行動》這本書的推出,進一步展現了“商戰”的波詭雲谲。在中國和全球市場上,面對一個比豐田集團還要大數十倍的三井財團這樣一個“大帝國”。我們的企業如何找到自己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是一個急待研究的課題,涉及經濟體制的層面。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