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節:第七章 商場如戰場(4)

2014-04-16 19:35:53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三井物產的全資子公司"三井能源風險管理公司",它在中航油事件中實施了逼倉行動。三井能源風險管理公司於2002年成立,總部設在英國倫敦,主要為從事能源(原油、各品種燃料油)貿易的客戶提供風險管理所需的期權、套利等期貨金融衍生工具,同時也為一些尋求增值的套利基金進入這一市場提供服務。因此,三井能源風險管理公司既與那些追求高風險高回報的投機基金有來往,又與那些僅為防止價格劇烈變動而進行保值的傳統客戶(如生產廠、貿易商)有聯系。

  近年來,三井能源風險管理公司提供的風險管理服務吸引了大量的亞洲貿易商,從而使這些貿易商除了高盛和摩根這兩家專業的投資公司以外有了新的選擇。與高盛和摩根不同,三井能源風險管理公司並未涉及油品市場的實物貿易,而與實物貿易有關的業務則由三井能源風險管理公司的兄弟公司、總部位於香港的三井石油(亞洲)公司來負責。三井能源風險管理公司和三井石油(亞洲)都是三井物產的子公司,兩者業務的實質區別在於一個以金融服務為主體,另一個以貿易活動為主體。

  "中航油事件"之後,三井能源風險管理公司顯得更加強健了。在三井物產的日文官方網站上,一份報告顯示:2005年,三井能源風險管理公司的利潤比2004年增加了47億日元,達到514億日元(約5億美元),其中能源的金融衍生品交易量呈現強勁增長。在此基礎上,三井能源風險管理公司2006年的利潤又增加了91億日元,達到605億日元(約5.8億美元)。2007年7月, 三井能源風險管理公司為滿足不斷擴大的亞洲業務,改變過去在英國倫敦總部遙控的方式,直接在新加坡開辦了事務所。

  其實,三井能源風險管理公司只是三井財團的三井物產的一個子公司。三井財團作為日本企業集團的代表,從戰前形成到戰後解體,再到重組,財團内各企業間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作為綜合商社的三井物產和作為主辦銀行的三井住友銀行在《三井帝國啟示錄》一書中被稱為三井財團的兩大支柱。戰後,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歷史經驗也表明,以綜合商社和主辦銀行為核心的財團機制對以能源和鋼鐵為主的日本重化工業的高速化、國際化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上世紀50年代初,由三井銀行發起成立了月曜會,接著以促進三井物產公司的合並為目的而成立了總經理一級的五日會,1960年改名為二木會,逐漸成為三井財團的最高領導機構。50年代末,原三井財閥(二戰前)直系、旁系公司以企業集團的新形式集結而恢複成為大財團。其中,三井銀行(後稱櫻花銀行,現三井住友銀行)、三井物產、三井不動產公司是財團的三大支柱企業,這三大企業的首腦人物形成最高領導核心,對外代表三井財團。

  三井財團資產總額已經超過了百萬億日元,雇員近24萬人。核心成員有24家大壟斷公司,其中銀行2家、保險公司2家、工礦企業15家、商社1家、大百貨商店1家、房地產行業1家和運輸企業2家。除了二木會成員企業外,還有未參加二木會而參加月曜會的16家直系子公司。此外,三井財團還通過貸款、持股和人事關系,控制著一批旁系公司,其中持股率超過10%的聯帶大中型集團公司達114家。

  提出挪盤建議的"高盛J.Aron公司"

  在"中航油事件"中,高盛集團的J.Aron公司是僅次於"三井能源風險管理公司"與中航油進行期權對手交易的第二大公司,而且建議中航油進行高風險的"挪盤"。高盛的官方網站是這樣介紹J.Aron公司的:高盛的商品部-J. Aron公司在商品業務領域的從業經驗超過100年;高盛是能源風險管理領域公認的行業領導,協助大量的客戶全面管理與能源相關聯的風險;J. Aron公司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商品交易機構之一,有能力在實物和金融領域進行交易。在亞洲地區,高盛商品部在新加坡、東京和悉尼辦事處共有20多名專業人員。

  高盛的對外宣傳稱,作為和600多家商業客戶、150家投資者和一系列其它的市場參與者進行合作的交易商,能夠很快確認流動性的方位,並在大部分情勢不明朗的市場中作出正確選擇。在全球範圍内,高盛的J. Aron公司在商品風險管理解決方案提供方面曾獲得頂級排名,向大量的客戶提供服務。在亞洲地區,J. Aron公司長期以來一直向亞洲的客戶提供財務解決方案,幫助其管理商品價格風險。此時禁不住要問一句,高盛的J. Aron公司是如何"幫助"中航油管理風險的呢?

  再來看一下高盛集團,它是一家國際領先的投資銀行和證券公司,向全球提供廣泛的投資、咨詢和金融服務,擁有大量的多行業客戶,包括私營公司、金融企業、政府機構以及個人。高盛集團成立於1869年,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投資銀行之一,總部設在紐約,並在東京、倫敦和香港設有分部,在23個國家擁有41個辦事處,其所有運作都建立於緊密一體的全球基礎上,由所謂的"優秀的專家"為客戶提供服務。



本文摘自《日本財團的中國佈局》


   本書把日本當作一面鏡子,用“三井”、“綜合商社”、“財團”這三個概念作為一條主線,將衆多熱點事件、中日企業競争與合作、重點產業分析等以案例的形式聯系起來。本書不僅僅揭開了這些三井財團企業的身世之謎,更重要的是暴露出他們之間互相配合在中國衆多產業上的隐秘佈局和擴張戰略,以及他們拓展市場和控制商權的手段,從而展現三井財團在鋼鐵、汽車、信息產業、石油、核電、高速鐵路等中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上開辟出的一個又一個戰場。對於很多堅持發展中國自主品牌的企業來說,《三井帝國在行動》這本書的推出,進一步展現了“商戰”的波詭雲谲。在中國和全球市場上,面對一個比豐田集團還要大數十倍的三井財團這樣一個“大帝國”。我們的企業如何找到自己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是一個急待研究的課題,涉及經濟體制的層面。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