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節:第六章 無敵的商人道(2)

2014-04-16 22:20:54



  1993年6月1日,由豐田通商株式會社(占25%股權)及豐田汽車株式會社(占75%股權)共同持股的合資公司"豐田汽車(中國)有限公司"在香港註冊,並被豐田汽車指定為中國市場正式授權代理商,其辦事處於1994年2月4日開張。從1993到1998年這5年間,豐田通商共投資建成24家為汽車生產服務的企業和4家主營進口貿易及銷售的公司。豐田通商引領的豐田汽車在中國的佈局正由此拉開了序幕。

  中國國内第一家與日本汽車業合資的企業"龍日客車有限公司"於1993年11月7日成立,由三井物產、日野自動車工業株式會社、黑龍江客車廠、黑龍江省進出口公司四方共同出資創辦。如同三井物產這樣的"產業組織者"一樣,豐田通商此時借助剛成立的豐田汽車(中國)有限公司承擔起了培育豐田汽車在華生存環境的重任。雖然豐田通商不是豐田汽車(中國)有限公司的大股東,但是卻主導了其最初的業務活動,其中的重點工作包括:

  (1)向中國市場客戶銷售豐田汽車及零件;

  (2)統籌由8家豐田通商的事務所及2家豐田通商(香港)有限公司事務所組成的中國銷售網;

  (3)監管36家豐田特約零件銷售中心(APD),34家豐田維修技術培訓中心及豐田特約維修服務中心(TASS)的運作;

  (4)執行豐田汽車產品的市場推廣活動。

  1993年8月,豐田通商在江蘇昆山建立了在中國的第一家生產鋁車輪鋼圈汽車零部件生產廠。在隨後的幾年裡,豐田的汽車零部件廠在中國的華北、華中等地區遍地開花。據豐田稱:"這正是為了配合未來的整車廠的誕生"。在天津,豐田從1994年開始陸陸續續建立了25家汽車零部件生產廠,其中很多合資企業中都能看到"豐田通商"的身影。這些為豐田汽車日後的市場競争力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使得天津豐田一經生產,成本控制的主動權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值得註意的是,這段時間豐田集團並沒有在中國進行汽車的整車生產,因此這麼多服務企業的生產能力是被部分閑置的,其產品的惟一出路只是汽車維修和為其它汽車生產商的配套服務。從投資者的角度,如果單純考慮投資回報,這樣的企業是不值得投資的,正因為這樣,豐田通商的行為尤其耐人尋味。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通過全面深入地了解和研究中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變化,豐田通商為豐田汽車在中國汽車市場的生存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以"四川豐田"為起點

  豐田通商的例子充分體現了日本企業海外擴張前期準備的特徵。日本為海外擴張所做的調研是世界上最全面、最細致的。一位國内市場調研行業的資深人員透露,國内1/3的市場調研項目出資人是日本企業,可見豐田進軍中國市場也是經過充分準備的。作為日本企業的經營領導班子,董事長和總經理每天的主要工作並不是本企業的運營,而是收集情報、資訊,參加各種經濟研讨會、讨論會、報告會,所在經濟團體、行業協會的協調會以及各種涉外活動。

  經過長達27年的漫長準備,在1997年亞洲經濟危機爆發的第二年,豐田汽車堅定地邁出了進入中國汽車制造行業的第一步,在成都建立第一家合資企業,合資方當然少不了豐田通商。1998年11月10日,由豐田通商株式會社、豐田汽車公司和四川旅行車制造廠(簡稱:川旅廠)以5%、45%、50%的投資比例,總投資9909萬美元建成的"四川豐田汽車有限公司"(簡稱:四川豐田),開始正式生產"柯斯達"客車。其實,豐田通商在組裝型合資企業中占有5%-10%的股份是通常的作法。

  由於豐田通商有前期的細致而充分的市場準備,四川豐田投產不到一年,就產銷柯斯達客車2000多輛,幾乎沒有庫存。在其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柯斯達"一直占據著中國各級領導的公務活動用車市場。2001年2月26日,四川豐田公佈了第一批全國範圍内集銷售、服務、零部件供應三位一體的銷售店23家,分佈在華北、華南、西北、西南地區的省會、直轄市。截止2003年,銷售店已達到64家。

  合資制造柯斯達客車對於豐田汽車來說,僅僅是一個開始,而染指西南公交車市場是豐田汽車進一步穩固西南市場保有量的策略行為。如果說,柯斯達客車是豐田汽車有指向性的針對中國豪華客車市場而推出的先鋒武器,那麼,為盡快占住國内西南市場而推出中低端城市公交車、旅行車等系列產品,則是豐田汽車加速產品區域化擴張的寶刀利劍。如今,在中國國内市場中,隨處可見豐田柯斯達的影子。

  豐田汽車在西南開局不久,又在京城門戶天津佈陣。2000年7月12日,豐田汽車公司與天津汽車集團下屬的天津夏利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資l億美元成立天津豐田汽車有限公司。與豐田合資前,天汽集團是我國較早的特大型汽車生產企業,是國家規劃的小排量轎車生產基地,但面對急劇增長的經濟型轎車市場,市場份額逐漸被蠶食。此時,作為合作者的豐田汽車順勢進行了"擠壓策略"。



本文摘自《日本財團的中國佈局》


   本書把日本當作一面鏡子,用“三井”、“綜合商社”、“財團”這三個概念作為一條主線,將衆多熱點事件、中日企業競争與合作、重點產業分析等以案例的形式聯系起來。本書不僅僅揭開了這些三井財團企業的身世之謎,更重要的是暴露出他們之間互相配合在中國衆多產業上的隐秘佈局和擴張戰略,以及他們拓展市場和控制商權的手段,從而展現三井財團在鋼鐵、汽車、信息產業、石油、核電、高速鐵路等中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上開辟出的一個又一個戰場。對於很多堅持發展中國自主品牌的企業來說,《三井帝國在行動》這本書的推出,進一步展現了“商戰”的波詭雲谲。在中國和全球市場上,面對一個比豐田集團還要大數十倍的三井財團這樣一個“大帝國”。我們的企業如何找到自己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是一個急待研究的課題,涉及經濟體制的層面。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