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節:第四章 隐藏的壟斷與共謀(11)

2014-04-17 09:05:49



  清華大學光盤國家研究中心認為,與EVD、HVD等其他自主規格一樣,在BD、HD-DVD等國際規格存在的情況下推出CH-DVD,是出於"要使中國廠商擁有價格競争力,就必須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想法。實際上,CH-DVD的物理層以東芝主導的HD-DVD為基礎,採用現有規格時,可以使用面向BD、HD-DVD的編輯環境,但需要繳納與HD-DVD影碟機相同的授權費,成本是不是會低於HD-DVD影碟機關鍵在於中方的談判實力。

  2007年第一季度,EVD慘淡的銷售與2006年底 EVD聯盟高調亮相時火熱場面形成鮮明對比。EVD售價高出普通DVD碟機2-3倍,更為嚴重的是來自EVD的片源短缺,很多好萊塢的大片沒有EVD版本,使得消費者買回去碟機後無片可看。對此,EVD聯盟秘書長張寶全表示:"銷售的確出現了阻力,但主要原因並非技術,而在於片源的短缺,EVD在產業上已經具備了優勢,但是現在的情況是有了軍隊和武器,卻沒有子彈(指片源),怎麼進攻?"

  銷售的下滑不僅打擊了渠道的信心,EVD聯盟内生產企業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媒體記者採訪多家企業獲悉,步步高年内並沒有再推出EVD新品的計劃,而萬利達的主要精力還在於常規碟機。僅新科表示大概"十一"以後還要出新品,但是新科内部人士也無奈地表示,EVD聯盟内僅少數企業對EVD產品進行推動,力度顯然不足。EVD聯盟内已經有部分成員計劃和索尼合作生產藍光(BD)碟機。事實上,當上廣電(中國的索尼)失去EVD聯盟的領導權時,索尼就從EVD聯盟幕後支持者轉為了EVD聯盟的暗中對手。

  在2007年7月的中國國際消費電子博覽會(青博會)上,索尼的BD陣營首次在國内集體亮相,並和東芝的HD-DVD陣營競相展示各自新品。面對上千億元容量的中國高清市場,東芝HD-DVD和索尼BD兩大陣營在中國的產業化競争"顯得異常激烈",正在競相拉攏中國本土家電、IT企業加入其陣營。2007年8月底,中國最大的音視頻内容和服務提供商--中國華錄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華錄集團)正式加入索尼BD陣營。

  2007年9月7日,"中國高清光盤產業聯盟"在北京正式成立,該聯盟由清華大學光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作為牽頭人,包括TCL、海爾、步步高、清華同方等19家中國發起參與者,以及微軟、東芝、美國華納等12家外方發起參與者。該聯盟的成立旨在將中國版HD-DVD(又稱:CH-DVD)的基礎研究、產品設計、生產制造、技術支持等方面都快速實現產業化、規模化,並實現全面國產化。

  中國光盤中心負責人表示,"中國高清光盤產業聯盟"對國際上的HD-DVD標準進行了三項改動:採用了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調制解調碼,採用簡化的導航系統,採用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音視頻壓縮標準AVS。通過這三項改動得以推出的中國版HD-DVD,今後能夠使得中國制造企業向國際HD-DVD授權組織繳納的專利費明顯減少。此外,中國本土企業在HD-DVD上遊由東芝壟斷的激光頭產業也有了實質性的專利突破。

  然而,EVD聯盟秘書長張寶全在2007年9月11日面對《北京商報》記者時稱:"高唱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版HD-DVD(CH-DVD)樣機是東芝產HD-DVD碟機換了一個外殼。"張寶全認為,之所以會造成這種現象,完全是東芝HD-DVD和索尼BD争奪市場的結果。此外,張寶全還表示,由於CH-DVD碟機的前端還沒有實現芯片化,最後的解碼芯片也沒有確定,所以CH-DVD碟機不可能2008年3月在國内批量上市。

  第五節 内容為王的鐵律 (略)

  索尼進軍影視市場; 將"好萊塢"分而治之; 誰在力挺"中國華錄"?

  第六節 中國需要怎樣的產經體制(略)

  "義和團"能戰勝"八國聯軍"嗎?; "財團主導型"的市場經濟; 官民(政企)合一的協調體制

  下頁接第五章:大產業鍊上的棋局



本文摘自《日本財團的中國佈局》


   本書把日本當作一面鏡子,用“三井”、“綜合商社”、“財團”這三個概念作為一條主線,將衆多熱點事件、中日企業競争與合作、重點產業分析等以案例的形式聯系起來。本書不僅僅揭開了這些三井財團企業的身世之謎,更重要的是暴露出他們之間互相配合在中國衆多產業上的隐秘佈局和擴張戰略,以及他們拓展市場和控制商權的手段,從而展現三井財團在鋼鐵、汽車、信息產業、石油、核電、高速鐵路等中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上開辟出的一個又一個戰場。對於很多堅持發展中國自主品牌的企業來說,《三井帝國在行動》這本書的推出,進一步展現了“商戰”的波詭雲谲。在中國和全球市場上,面對一個比豐田集團還要大數十倍的三井財團這樣一個“大帝國”。我們的企業如何找到自己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是一個急待研究的課題,涉及經濟體制的層面。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