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家族財富

2014-04-24 12:50:54

  我們正在揭秘法國最富有家族。他們的企業每年大約創造700億美元的收入,有25萬名以上的員工。但是我們敢打賭,你從來沒有聽過他們的名字,當然你也幾乎從未見過他們一張照片。他們是來自法國北部的穆裡耶茲家族,審慎、私密而又樸素。
我們正在揭秘法國最富有家族,至少他們看起來是法國最富有的家族。他們的企業每年大約創造700億美元的收入,有25萬名以上的員工。但是我們敢打賭,你從來沒有聽過他們的名字,當然你也幾乎從未見過他們一張照片。他們是來自法國北部的穆裡耶茲家族,審慎、私密而又樸素。
他們在全法國和歐洲大多數地區擁有為數衆多的平價購物中心。他們了解怎樣經營大場地、低價、快速週轉的銷售企業。一旦他們建立了商業系統,就能將其運用到其他幾種不同的零售業。
穆裡耶茲家族經商的歷史已經有半個多世紀了。他們成功地創建了世界上最大也是最賺錢的家族企業帝國之一。與此同時,他們也創建了最大也是最成功的家族之一。
從商業的角度來看,他們沿襲了洛克菲勒所設定的著名的三步成功準則:早上班,晚下班,專註於平價零售業。
但是真正了不起的事情是,穆裡耶茲家族的人一直都像一個大家庭一樣一起工作,提供給所有的家族成員——在這個大家族中共有超過520人,不僅僅只包括經營企業的成員——富足而持久的財富。
他們的秘密是什麼呢?我們不知道。但是我們可以猜測。
第一,擁有一個大家族。一個大家族的缺點在於你不得不將財產在更多的人之間進行分配,但是優點在於你有更多的人手參與工作。而且在這樣的家族群體中,很有可能擁有許多聰明的成員。
這個家族的創始夫婦有11個孩子,他們的孩子也幾乎都有孩子。其中三個孩子各自有七個孩子。1
第二,這個家族決定不分家,而是建立一個“財富共享”的體系。在這樣一個體系裡,創始夫婦的所有孩子都平等地分享所有的財富(大多數都以存續公司中的股份形式)。
這一點在幾個方面打破了傳統。通常,實際創造財富的人會占有更大的份額。並且,典型的是,在法國北部,盡管財富可以進行平等的分配,但是女人們通常被給予不動產,男人們通常是繼承企業(基於的理論是,男人們將承擔存續企業中的風險或者獲取回報,而女人們樂於享有不動產的穩定性。)
這個在幾十年以前做出的決定產生了很大的差異性,它讓整個家族都聚焦在家族企業上,因為他們都參與其中。在第二代人中,雖然許多人沒有在家族企業中扮演積極的角色,但是很多時候他們的孩子卻做到了,而他們的孩子所擁有的股份和其他積極活躍的兄弟姐妹的孩子是一樣多的。這樣該家族就可以吸引第三代人中的人才,並且以此類推。
隨著新的業務領域的涉入和創建,他們也會從中心中分離出來——但是“財富共享”仍然是指導原則。
第三,這個家族在“人合性”(affectio societatis)[1]方面付出了極大的努力,有意識地強化家族最初的道德標準和生活信條。創業者的商業理念以及其他想法不斷地被複述、回顧並在每一代人中循環。
第四,他們非常註意不被財富和虛名所累。他們遠離公衆的視線。幾乎找不到任何家族成員照片。大多數公衆並不知道他們是誰,或者他們的外表如何。
第五,他們不會出售家族企業。他們曾經有很多機會將企業“套現”,但是他們按照既定方針一一加以拒絕。而他們的企業每隔七年就要翻一番。
第六,這個家族要求所有的股東成員,也就是叔叔、堂兄弟和其他親戚都發揮作用。即使他們在企業中不夠活躍,他們也會去了解目前家族企業的情況,並幫助維持企業的創立原則。
這些熱心、有見地和忠實的股東使穆裡耶茲家族的企業能夠更加具有前瞻性。他們不會過於關註季度性的業績或者分紅派息,他們所關註的是他們所屬的這個龐大家族商業帝國的增長與健康。
雖然只是猜測,但是我們認為像穆裡耶茲這樣的家族在未來將比以往更加重要。特別是“家族財富”這一概念更值得我們去正確的認識和評價。
家與國
人是社會動物,需要組織、機構和適合的集體。家族組織自然而然地出現了。家族擴大到叔、姑、舅、姨、堂兄弟姐妹和表兄弟姐妹等,在人類歷史大部分時間内是最重要的組織結構。一直以來正是家族滿足了我們大部分的欲望和需求,從住所到食物、衣服、娛樂、伴侶和你能夠想到的一切。家族控制著生產工具,生產活動在家族内部進行。只有求偶活動通常一直是在家族之外進行。
《舊約全書》(The Old Testament)叙述的大部分是家族的故事。羅馬帝國的興衰史也就是台伯河畔一個小家族成功掌控當時已知世界大部分版圖的家族史。
在愛爾蘭,我們的家族理財室總部所在地,建立在家族基礎上的政治和經濟權利一直到17世紀才被奧利弗•克倫威爾的軍隊沖垮。即使今天,愛爾蘭議會第一大政黨愛爾蘭統一黨(英語:Fine Gael,直譯為“家庭”)也被稱作“蓋爾人的家族”。
隨著社會福利民族國家的興起,家族的重要性有所減弱。現代政府的承諾是要照顧公民,造成的錯覺是無論你來自什麼樣的家族,你都能和其他公民平等。你能夠平等地使用公共交通、享受公共教育、獲得工作機會、最終實現幸福生活。
誠然,在現代發達國家中,人們應該效忠於他們的國家,而非他們的家族。他們對著國旗宣誓效忠,參與公民選舉,繳納稅賦。當他們需要幫助時,會去政府的援助中心;當他們出現健康問題時,會依賴於政府資金建立的醫療體系進行治療;當他們失業時,會尋求政府對他們提供生活保障——幫助他們渡過難關,直到再次找到工作。
如果失業率數據很高,他們會希望政府採取行動解決問題。如果出現了自然災害,比如新奧爾良的洪水,他們會期待政府幫助並救濟他們。
但是政府的表現時好時壞。事實上,已有的每一項研究都表明,家族對個人的幫助遠遠大於政府。有更多來自優秀家族父母參與的學校會產生更好的考試成績;來自成功家族的人賺取了更多的財富;父母婚姻幸福的人更有可能自己也擁有幸福的婚姻;和鄰裡間有穩定、正派關系的家族的犯罪率也更低。來自優秀家族的人甚至會更長壽。
擁有家族財富支持的人更有可能開啟成功的事業。成功的家族幫助家族成員克服困難,幫助他們在失敗時戰勝挫折、自立自強。成功的家族能夠在各個方面幫助他的家族成員,許多方面是不可計量的。
政府花費了大量的資金,原本這些資金是旨在幫助人們過上更好的生活,但是沒有證據顯示人們因此生活得更好。並且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如果取自於家族的資金仍然保持在家族手中而不是被政府花掉的話,人們會生活得更好。
作為家族的替代品或者競争者,政府機構的擴大與財富的巨大增長不謀而合。但是值得争論的是,人們接受了越來越龐大的政府機構,正如他們接受了物價飛漲的價格標簽一樣——當他們還能負擔得起的時候。
但是沒有理由要去相信這種集權式的趨勢是不可改變的。事實上,歷史是充滿了喧嚣與躁動的漫長故事,就像是瘋子的胡言亂語一般。但是也有某些固定的模式。有時候,贊譽、自信心以及中央集權會膨脹;而有時候也會收縮。
有時候向心力會占據主導;而有時候離心力會取而代之。
[1]法律裡的一個法律概念,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持有同樣的概念,並決定攜手聯合起來努力實現一個目的。——譯者註
崩盤
過去300年的特徵是一步步的集中制:首先是18世紀西歐各個王國、公國、侯國的統一;其次是19世紀民族國家的建立;最後是20世紀歐盟的創設。
美國於18世紀末建國。美國的集中制通過在19世紀中期的南北戰争得以確立。爾後,通過設立聯邦收入稅、參議員直選(終止了各州在聯邦政府中的參與權),以及大量的立法和最高法庭決議,進一步擴大了中央政府的權利,但同時也犧牲了“各州”的權利。
漸漸地,全世界各地的方言、貨幣、風俗習慣以及軍事力量消失了。2007年以後,歐洲主要國家以及一些小國家都使用了同樣的貨幣,交易同樣的商品,支付同樣的利率,使用同樣的商業和外交語言——英語。整個世界都按照全球一流商學院所傳授的現代備受贊譽的資本主義模式去實踐運作。
我們不知道為什麼事情會這樣發展,僅僅是因為現代通信工具的普及嗎?初始階段可能是。還是因為科技使得勞動分工進一步細化,每個地區可以做自己最擅長的工作,然後在其他方面依賴於其他地區?
是因為攻擊性的武器達到了極致?隨著現代導彈兵器的發明,靠躲在城牆之後保護領地變得毫無可能。
或是因為現代集中制的進步政府——與自由貿易、自由選舉、民兵和主導式的資本主義相結合——代表了更好的、更有生產力的體系?我們不得而知。
但是現在我們知道了一些事情,歐洲和美國持續使用了150年的政治和經濟模式正在走向破產。
他們不能再繼續通過負債的方式改善生活。世界上每一個主要發達國家目前的債務率(債務規模占國内生產總值的比重)都大於250%,英國和日本接近於500%。做一個簡單的計算就可以發現,這樣的負債水平是不可持續的,這也正如我們所寫的那樣,為什麼目前歐洲瀕臨危機的邊緣。當債務規模高達GDP的五倍,利息支付就占用了產出的大部分。在零利率的情況下,事態尚可控制,但是當利率提高時,債務人就很難維持下去了,而利率提高又是無法避免的。用一般利率水平5%來想象一下吧!500%的5%就是25%。
一個社會無法承受得起使用其產出的1/4來償還已經接受過的服務——而且大部分早已經被完全消耗了!因為債務和用於支付過往開銷的費用不斷地攀升,此時以及未來能夠花費的錢就會越來越少,經濟因此蕭條。經濟越蕭條,收入就會銳減,那麼可用來還債的錢就會更少。這明顯是一個陷阱。如此的明顯,以至於再往前走,整個體系很快就會“爆炸”。
一個集中制的統一歐洲還不能確定是否會出現。歐洲領導人一直在努力追隨路易十四、拿破侖和莫内邁向歐洲一體化的步伐。他們認為債務問題可以隐藏在一個更大、更集中的聯盟之下,但是分裂聯盟的力量可能比合並聯盟的力量更強大。300年趨勢的結點可能已經最終來臨。
美國的現狀也是如此,窮人現在威脅到了富人。中產階級感到非常迷惘。年輕人現在被冠以“失業的一代”,目前是美國大蕭條以來失業率最高的年代。至於窮人,他們則更加的絕望。
節選自博客《經濟的崩盤》——絕對讓你感到震驚的19組關於窮人的統計數據
1.根據美國人口調查局的統計數據,2010年,在360個最大的城市區域裡,有300個出現了“赤貧”人數比例的增長。
2.2010年,又有260萬美國人陷入貧困。這是自從1959年美國政府開始統計該項數字以來增加人數最多的一次。
3.並非只是“赤貧”階層的人數在增加,“貧困”階層的人數也在快速增加。2000年,只有11.3%的美國人生活在貧困中,今天有15.1%的美國人生活在貧困中。
4.美國的兒童貧困率在2010年達到了22%。
5.美國314個縣裡至少有30%的孩子面臨食物短缺的問題。
6.在華盛頓特區,“兒童食物短缺率”為32.3%。
7.在美國有2000萬以上的兒童依賴於校餐計劃擺脫饑餓。
8.每6個美國老年人中就有1個生活在聯邦貧困線以下。
9.今天,還有4500萬美國人依靠政府發放給低收入者的食品券生活。
10.根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有將近15%的美國人現在依靠政府發放給低收入者的食品券生活。
11.2010年,美國有42%的單身母親依靠政府發放給低收入者的食品券生活。
12.自2007年以來,美國依靠政府發放給低收入者的食品券生活的人員數量增加了74%。
13.政府告訴我們經濟正在複蘇,然而依靠政府發放給低收入者的食品券生活的美國人2009年卻增加了8%。
14.目前,每4個美國兒童中就有1個是依靠政府發放給低收入者的食品券而度日。
15.可以預測的是,大約有50%的孩子在年滿18歲之前都會依賴政府發放給低收入者的食品券生活。
16.有5000萬以上的美國人目前依靠公共醫療補助。在1965年,每50個美國人中只有1個人依靠公共醫療補助。今天,大約每6個美國人中就有1個依靠公共醫療補助。
17.每6個美國人中就有1個參與了至少1項政府的扶貧項目。
18.湧向全國各地食品站和施舍處的美國人數量自2006年以來增長了46%。
19.據估計,在美國目前有高達50萬的兒童無家可歸。2
占領華爾街運動的人們從左翼攻擊政府,茶黨從右翼發起攻勢,怒火直指美國政府。
整個局勢惡化的根源是集中制的控制不再奏效。信貸額度的擴張不再導致生產的擴張。政府進一步的“投資”不再產生出合適的回報。大廈將傾,無力回天。
但是在動蕩幾年之後,人們的生活還是會好轉。例如,比利時一直是歐洲經濟增長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因為現代國家無法負擔他們自己設定的生活方式和目標,必須削減開支,那就意味著那些指望著政府提供國家醫療計劃、免費教育、失業救濟、福利、補貼和其他服務的人會感到失望。他們將不得不自尋出路。
他們所想到的出路其實就是自古以來就存在的方法,也是有史以來最可靠的方法——家族。
在時局艱難不能依靠政府的時候,你會向誰打電話呢?一位政府官員,還是一位親切的叔叔?
那麼你將效忠於誰?是讓你失望的國家政府,還是讓你渡過難關的家族?
“沒有人真的白手起家”
20世紀90年代早期所做的一項研究發現,那些繼承了大約15萬美元家產的人中,有20%的人在三年内離開了勞動力市場。3更多的最新研究進一步確認了這個現象。
在《隔壁的百萬富翁》(The Millionaire Next Door)中,湯姆斯•史丹利(Thomas Stanley)和威廉•丹科(William Danko)發現,那些從家裡繼承了財富的孩子比那些沒有從家裡繼承財富的孩子在同一行業中的價值要低4/5。4
這些數據應當讓你感到擔心。給孩子錢吧,會毀掉他的生活。但是否毀掉其他人孩子的生活會是更好的選擇呢?
無論如何,如果你留下了富餘的財富,那麼就會流入某個人的口袋裡去的。那個人要麼會從中受益,要麼不會。
梅裡恩•薩默塞特•韋伯(Merryn Somerset Webb)是我們在英國的雜志《金錢週刊》(Money Week)的總編,他說道:“我們採寫過的企業家中,絕大部分在他們死後都會留下遺產。”5
許多企業家(包括本書作者的長輩)都會津津樂道他們“白手起家”的故事,但是其實這只是虛構,而不是事實。沒有人真的白手起家。我們從我們所在的起點出發。可能我們生活在家裡,一邊在父母的餐桌前吃著飯,一邊準備我們的業務;可能陌生人的善意或者一個勝利的微笑幫助我們開啟事業。我們所有人在起點處都有所依仗,在終點處都留下遺贈,關鍵是我們應當在旅途中好好把控。
但是應當怎樣做呢?
家族財富最可貴的一點在於節約時間。
另外一個秘訣是:謙虛。
對知識信息、事實情況和不確定性都必須保持審慎的態度。在商業社會裡,法律、投資、性格、家族關系……方方面面都和家族財富息息相關。沒有人真正通曉一切,一切都不過是我們的假設。我們最希望做的是進行正確的假設,以便在起點和終點之間填充精彩。
認識到你並不能做所有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並且如果你不小心的話,就會深受其害。大膽向前,但是要小心謹慎。
同時,你也要認識到,關於這個話題你所讀到的或者聽到的幾乎所有内容和信息要麼是愚蠢、錯誤的,要麼就是自我陶醉式的。通常,那些提供家族財富管理的專業人士就是在“推銷他們的書”,鼓勵你做那些碰巧能把錢放進他們腰包的事情。
在投資領域,這也是常見的情況。那些提出幫你賺錢的人在他們提供的投資項目中都有他們自己的利益。他們推銷並獲取佣金,他們管理並獲取費用,他們促成交易並拿走好處。
這種利益沖突很多時候較為明顯,也有很多時候並不明顯。幾乎所有的華爾街人(也可以說是整個金融領域)都對好處費有一種偏好。它的“賬冊”,這是華爾街金融領域對自己金融利益使用的“行話”,也就是交易頭寸的賬冊,就是想要你相信那種“投資”會奏效。這通常是一種常識,也是“事實”。然而,卻並非都是正確的。如果你按照大多數人的投資方式去“投資”的話,通常是不正確的。
就家族財富管理而言,很多人們想當然地認為沒問題的事情,其實應當更加小心謹慎地實施和檢查。通常我們會發現這些事情是荒謬的、不正確的或者適得其反的。

本文摘自《家族財富》


   第一次看到《家族財富》這本書,就被題目吸引了。書中有相當篇幅讨論了“家族理財室”(family office)業務,這是國外私人銀行的頂級服務。原本只想更深入地了解國外私人銀行的業態,但閱讀的過程卻帶給我很大的震撼,颠覆了我原本對財富的認知,讓我重新思考價值的意義。在譯者看來,在觀念上傳遞出的與公衆認知大相徑庭的家族財富理念,才是這本書的寶藏。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