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道》 求道之路(4)

2014-04-26 15:21:02

    第一個週末我迎來了到棋院後的第一場比賽。我的第一位對手是一個名叫小野寺的小孩,他還不到十歲。小野寺和他的朋友谷木都是乳臭未幹的淘氣鬼,與其他的小孩子沒什麼兩樣。比賽開始後,我的開局非常順利。由於佈局得當,序盤時我占據了優勢。但是到了中盤,小野寺後來居上,我苦撐不支,最後節節敗退,我輸了。

    在我輸棋的過程中,小野寺模仿著我的樣子,時而扮著鬼臉,時而哈哈大笑。而谷木卻在我節節敗退時,出神地盯著我的臉。顯而易見,谷木並不知道這裡是西方棋手朝聖的聖地,他們身在福中不知福。比起功夫片《金貴祥》,我想谷木可能更加適合觀看兒童片《淘氣阿丹》。假如是我的話,我不會把他們趕進榻榻米來學圍棋,盡管室内裝飾著各種有趣的雕像,引誘著孩子們。

    幾個月下來,棋院裡的每個小孩子幾乎都贏過我了。不知不覺中我學會了謙卑待人。對於小孩子而言,他們學習圍棋就如同學習語言一樣,毫不費勁。如果把一群小孩子放到一群厲害的圍棋高手當中,他們就會耳濡目染,學到大人無法學到的東西。不幸的是,我的年齡超過了18歲,這些天賦已經慢慢消退了,我不得不勤勤懇懇地學習圍棋,雖然一次又一次地輸給小野寺和谷木等小孩,但我並不灰心。

    雖然失敗沒什麼關系,但是有些東西還是會難以釋懷的。我雖然沒有住進真正的寺院裡,這不算什麼問題;我雖然被圍棋神童們圍繞著,與嚴肅的圍棋學習相比,他們似乎更喜歡七龍珠(在這點上,我確實受到刺激),這也不算什麼問題。但是我追求的道在哪裡呢?圍棋是如何與禅交融在一起的呢?我的日語水平稍微提高後,我開始打探這些。我向週圍的人提問:是否會有人認為圍棋不僅僅是一種職業而具有更深的内涵呢?他們都說是,但是他們卻只是說說而已,沒有人為此付出行動。要想在職業比賽中獲勝,固然要付出極其艱巨的心力,但僅此而已嗎?難道沒有更高層次的追求了嗎?超越迷惘的智慧在哪裡?道在哪裡呢?在別的地方,我從大師們的藝術作品中,從他們的人生追求中,我讀到他們對道的點滴體悟;而在這裡——智慧最為淵博的競技道場,竟然沒有人追求道!真是荒唐可笑。大約在以後的九個月裡,我為此深受打擊。這莫非蘊涵著“現成公案”的禅機?(譯者註:現成公案是禅宗術語,下面作者有解釋)

    “現成公案”是日常生活的禅機。禅宗認為,無論在什麼時候,你都可能會死去,因此你應該活在當下,完全清醒當下的體驗。這並不意味著你需要放棄體驗“拒絕、憤怒、悲傷、接受”四種自然情緒。重要的是,你要時時刻刻活出真本性來。道,無需你去發明,因為它無處不在,亘古永存。盡管沒有經師的註釋,沒有教徒的虔信,也沒有牧師的佈道,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就沒有道的存在,也並不意味著人們沒有遵循著道的法則。

    領悟到這一點,我再也無需去變成一名職業圍棋棋手了。我可以隨時隨地下圍棋,道就在其中,根本無需外求。當我收拾行裝(這次我確實做好了安排),準備離開日本的時候,我的棋力終於踏上了一個新台階。離開棋院之前,還有些事情想交代一下。此時我終於能夠戰勝我的對手,包括自鳴得意的谷木和冷嘲熱諷的小野寺;此外,我還與漢斯打成平手,他現在搖擺在A級和B級之間。所以當我離開的時候,心中稍微帶有些棋手的驕傲。我終於能夠打敗九歲的小孩了,而如今他們也大都成了職業的棋手。

    我又回到了現實世界,遠離了棋盤。在生活中,我逐漸發現圍棋的智慧是多麼博大精深!無論在商業、體育、政治,還是在人際關系中,圍棋都一如既往地指導著我處理失敗與成功。圍棋讓我明白了: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盡管圍棋的智慧在某些領域中並不能夠發揮最佳的作用,甚至與之毫不相幹,但是圍棋與生活的大多數領域還是息息相關的。我相信圍棋的智慧會有助於所有參與決策的人士,本書試為之抛磚引玉。

本文摘自《管理中的圍棋法則》


  圍棋史一種兩人對壘的簡單棋盤遊戲,圍棋發展到今天已經走過4000多年的風風雨雨,圍棋被譽為“天才遊戲”,許多政治領導人和各界精英都熱衷此道。< br>  本書詳訴了圍棋對作者生活的深刻影響,他與你分享這些珍貴的經歷,分享蘊藏在圍棋遊戲中的精髓——謀略與競争之道,同時也展示了這些謀略如何運用於各個領域。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