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動人心的簡歷

2014-04-28 16:06:39

  制造正面輿論
一份優秀的簡歷,還應該有一個特殊的、出人意料的構成元素,它會讓讀者對簡歷的主人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想要更多地了解對方。為了讓凱拉的簡歷更加與衆不同,我們需要讓讀者在她的簡歷中得到一種獨特的“品牌體驗”。①於是,我們從廣告業中借鑒了“客戶見證”這個工具。
凱拉並沒有傳統意義上的那種消費者,但我們找到了她以前的兩位老闆和一位經理,還有幾個客戶,他們都對凱拉曾牽頭的幾個項目心存好感。我們把以上幾個項目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加進了簡歷的“業績附錄”中,在每一個案例的段首,首先引用一位老闆或客戶的評價。以前的這兩位老闆中,有一個人現在聲名顯赫,於是我們就把他的評價放在了最前面,以借用他的“名人效應”。
這些對凱拉能力的好評具有很強的轟動效應,為她贏得了更多面試的機會。她借別人之口贊揚了自己的成功。

技術手冊:關於你的業績和成就,如果是從你自己嘴裡說出來的,那叫吹
牛,而如果是從別人嘴裡說出來的,那就是專家的證詞了。

借著制作“業績附錄”的機會,凱拉得以將以前的同事們召集在了一起。這種聚會不是為了得到工作機會,而是希望得到他們對凱拉以前所取得的業績的評價。(在這些會談中還有一些意外收獲,凱拉的同事們對她今後的發展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議。)
打動面試官
凱拉跟大多數人一樣,在去面試的時候總是覺得心裡虛虛的。她總是事先演練一下可能會被問到的問題,對面試的那家公司也做一番研究,然後期盼著眼前的面試能按套路走下來就OK了。
錯了,大錯特錯。帶著這樣的想法去參加面試,是不會展現出真實的自己的,心裡也不會舒服到哪裡去。因為你總是想著該怎麼回答面試官的問題,容易擔心過度。你需要做的是“掌控”,掌控你自己,掌控局勢。放輕松,將面試變成對話的樣子。你得盡快把面試轉變為非正式的對話形式才行。
第一印象至關重要。你的外表,你步入房間的儀態,以及開場30秒時間裡你的自我介紹,這三點左右著你面試的成功與否。你的衣著打扮、舉手投足,甚至發型都透露出你的某些信息。你還得準備好“電梯演講”,即在電梯上升數層樓的有限時間裡簡潔精練地自我陳述。(在本書第9章,我將詳細介紹在求職場合如何準備“電梯演講”。)你的“電梯演講”必須短小精練但妙趣橫生,既要展現自己,又能挑明你對對方項目或公司的好處。這個需要在平時大聲練習才行。下面的頭腦風暴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與此同時,你還需要用生動的語言向對方描述你的專業優勢。你可以圍繞不同的主題以遞進的方式進行陳述,如下所示:
白手起家→轉折關頭→困難重重→大獲成功

頭腦風暴:30秒的開場白。
把秒表或計時器設定為30秒。開始練習開場白。什麼樣的開首句,什麼樣的起承轉合,什麼樣的故事情節最能打動人心?在本頁空白處寫下你的答案。
扭轉局勢
作為一個自我品牌的推廣者,你是有自己的日程安排的。所以,盡量把握機會去問面試官問題。反客為主。多聽少說。

技術手冊:面試官說得越多,就表明他(她)對你越感興趣。

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策略,因為,一旦你在會談中開始發問了,你與面試官的地位就近於平等了。
這樣,原本單方面的問答過程就變成了雙向的交流過程。
你問的問題要圍繞面試公司的案例和項目進行。多了解一下這家公司的文化。一旦你這樣做了(以友好的方式),你在面試官眼裡就變成了一個有多個選擇,而不是在一棵樹上吊死的人,你會發現,在面試官心中,你的價值瞬間暴漲。反過來說,如果你表現得過於謙卑,相比其他面試者,你急於得到面試官的答複的話,你在他們心中的價值就會暴跌。
傾聽是一門藝術。在聽的過程中,不但可以獲得大量信息,還能給對方留下深刻印象。傾聽是對說話者無聲的恭維,因為它表明你覺得對方很聰明,說的話很值得聽。
在面試過程中,一旦你不急著讨好對方把自己推銷出去了,那麼你就會發現,面試官就開始坐不住了,他們就會急著拉攏你、留住你。(這是凱拉的切身體會。)在面試官心感寬慰的情況下,他(她)就會跟你講述公司或行業内的精彩故事。面試雙方的氣勢趨於勢均力敵時,面試者得到工作的概率最大。
在面試過程中,要表現得自信,不要露出急不可待的樣子。你要留給對方這樣的印象:我不是來抓救命稻草的,我只選對我而言正確的東西。
在品牌推廣的過程中,有這樣一個真理——越是難以得到的東西,人們越是窮追不舍。(想想奢侈品制造商,他們為什麼把產量控制得很小,非要讓買主苦苦等待呢?就是這個道理。)你要做的也是這樣。即使你迫切想要得到這份工作,也要表現出“我是個搶手貨”的樣子。心中牢記:瓜熟自然蒂落,強扭的瓜不甜。
知行合一
世界上沒有唯一“正確”的品牌標識、品牌效益和品牌信息,但一定有一個對你而言最合適的。所以,你要找到那個能讓你符合市場需求的品牌定位,專心於創造獨特的品牌理念和品牌體驗,但最重要的是,行動起來。
不要拖延,不要說自己還未準備好。要行動的話,現在就是唯一、最好的時機。
我們每個人的能力和特點都不相同。只要用對了地方,就是最棒的。
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你的過往經歷,你的個人觀點,這都是你的優勢。把自己的優勢和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同時還要意識到,我們還有等待發掘的隐藏優勢。別人眼中毫無用處或微不足道的事物,成功人士往往能發現其中的利用價值。你也應該這樣。
要成為個人品牌和目標市場的專家。做好市場調查,用好自測標準。個人品牌的基礎是——自知。

個人品牌理念的第3個秘訣:找到自己與市場的契合點。發現能迎合市場需求的隐藏優勢。這個隐藏優勢其實就是你自己:新穎、獨特、強大。

第 4 章
制定個人品牌的塑造和推廣策略
有的人生就偉大,有的人追求偉大,另有些人迫於形勢而成就偉大。
威廉•莎士比亞
《第十二夜》(第二幕,第三場)
策略是品牌推廣的操縱者。
一個好的個人品牌策略,與公司或產品的推廣策略是相似的。所謂策略,就是為贏得市場而制定的方針計劃,能為你在市場上占據優勢地位。
你身邊的成功人士也許並不是最聰明、最有才華的人,但我敢肯定,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策略”(或者是別的什麼名稱)。智慧和才華是很重要,但也不能把它們看得過高。我們見過太多這樣的例子,他們智力超群、才華出衆,然而在職場上的表現卻並不盡如人意。
運氣也是如此。的確,運氣能為成功助力,但絕大多數成功者的“好運”都是實打實地拼來的。然而,在他們講述自己的成功歷程時,會為其加上一些浪漫色彩,說自己其實並未付出太多,只是老天眷顧而已。
策略一直被低估,其實它的價值不容小視。美國營銷顧問大衛•貝克維茨說過:“策略這個東西一直受到不公正對待。好的策略能做的不是錦上添花,而是扭轉乾坤。”

技術手冊:個人品牌策略是一個清晰的定位,它所闡明的是你的“品牌理
念”或USP,它展現的是你與別人的不同和獨特之處,並解釋
這些不同和獨特之處的意義何在。

我同意貝克維茨的說法。你或許也是這樣想的,但不要等到絕佳的策略出現之後才付諸實施,你應該馬上行動起來。其實,在你做過調查研究、分析了競争情況、做完SWOT分析之後,就可以上路了。
策略能帶給你很多優勢。在制定策略的過程中你需要不斷思考,這本身就是一個優勢。策略思維還會逼著你提高眼界,看得更廣、更遠。

本文摘自《聰明人的自我營銷》


   在這本書裡,卡普塔將建立個人品牌看成是一種個人發展的戰略。借助營銷學中的原理,通過大量的實例和練習,她向讀者展示了打造個人品牌的詳細過程。對於希望更好地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的人來說,《你就是品牌》是一本極為難得的指南。這個全新版本探讨了“話語的力量”和實用的策略,展示了打造視覺形象、進行市場化思維、執行個人品牌策略的具體步驟。凱瑟琳?卡普塔將教會你,通過打造獨一無二的“你”這個品牌,實現職業生涯的大飛躍。本書是引領你在職場或其他領域取得成功的有力指導!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