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為何對責任敬而遠之(2)

2014-06-25 15:11:43

    身邊的同事很不理解,對她說:“看看你的薪水,你為什麼要這麼賣勁兒?”

    她笑道:“我這樣是為我自己工作,我很快樂。”

    幾個月後,章玲晉升為公司的副經理,薪水翻了幾十倍。尤為重要的是,通過這幾個月的改革,企業的利潤增加了幾千萬元。而她的那些同事卻還在原地踏步。

    現實中,很多職場員工始終擺脫不了這樣的想法:“我工作只是為了老闆,做得再好也是老闆受益。反正為人家幹活,所以能混就混,即便公司虧損了也跟我沒關系。”在許多人看來,工作只是一種簡單的雇佣關系,做多做少、做好做壞對自己意義並不大。這種觀念是對自己的極不負責任。

    我們不妨看看下面這個故事,嘗試著換個角度來看待責任。

    小楊和王炜是同一天來到一家公司上班的,實習期間,老闆把他們分配到一線去了解生產流程。在工作中,小楊認真考察,不懂就問,每天晚上回到住處還要填寫工作日志。而與小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王炜,他完全是另外一種狀態,只要遇到稍有些困難的工作,就推給小楊,對容易的事就搶著幹,工作是能糊弄就糊弄。

    有一次,生產部門的科長讓實習員工都去設計一個“責任流程”的方案,王炜一直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在快要交方案的前兩天他才想起來,跑去問小楊。小楊給他講了大概的思路,並建議他去網上查找相關資料。就在這時,王炜接到了女朋友打來的電話,約他晚上去看電影。王炜想了一下,對小楊說:“要不你幫我寫一下吧,我真的沒有時間了,就算幫我一個忙。”

    小楊熬了兩個晚上,終於設計出了兩個方案,不僅全部通過,而且被評為優秀。從此以後,王炜對小楊更是信任有加。時間就這樣慢慢走過,在小楊認真工作的時候,王炜要不陪女朋友,要不打打牌,他還經常勸小楊:“不要這麼費勁,多傻啊!你看你,工作這麼努力,公司誰看得到啊?還惹來閑言碎語。”

    “他們說我什麼?”

    王炜說:“有人說你動機不純,不是你的事也那麼積極去做,肯定別有目的。”

    小楊聽完後,並沒有放在心上。

    三個月後,實習結束,領導在讨論轉正問題的時候,小楊遭到嚴重的打擊,因為領導給王炜的評價是良好,可是給自己的卻是及格。

    下班後,小楊遇到了他以前的老師,便開始訴苦。

    老師聽了他的抱怨,給他講了一個小案例:“一個公司聘請了兩個員工,一個‘精明’、一個‘傻’,領導給他們分別佈置了三個任務,‘精明’的員工挑了一個簡單的做了,把其他兩個難的推開了,而‘傻’員工把‘精明’員工推過來的兩個任務完成了。發工資的時候,兩個人都發500元工資,你說,誰精明、誰傻?”

    小楊不假思索地回答:“肯定是那個完成兩個任務的人傻呗。”

    老師卻說:“換個思路的話,答案正好相反。”老師畫了一個如下的示意圖:

    “老闆佈置了三份工作,就相當於給了員工三次積累經驗、知識、能力的機會,可是‘精明’的員工只幹了一份工作,就等於積累了一次,而‘傻’員工卻積累了兩次。就是說,工作中解決的問題越多,問題的難度越大,解決後積累的能力也越多,職業生涯就會發展得越快。王炜雖然短時間内感到占了便宜,但是,缺少能力的積累,從整個職業生涯的發展來看,就等於在浪費時間。”老師看著圖解釋道,“老闆給你報酬的前提是你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能力沒有提升,就失去了報酬提升的根基。”

    小楊恍然大悟:“雖說王炜和我的報酬是一樣的,但是他的能力積累比我可差遠了。看來,我應該感謝他,他把積累能力的機會都讓給我了。”

    是的,這才是問題的關鍵。付出越多,回報自然越多,王炜的做法是對工作、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高賢峰博士在2007年提出了一個“崗位股份制公司”的理論。這個理論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工作不僅是對老闆負責,同時也是為自己負責”這麼一個理念。首先,我們假設每一個工作崗位都是一個股份制公司,這個股份制公司有兩個股東,一個是老闆,一個是員工。老闆向崗位股份制公司投入的是貨幣資本,表現為資金、廠房、設備、土地等,要求回報的是利潤;而員工向崗位股份制公司投入的是人力資本,表現為知識、經驗、技能等,要求回報的首先是知識、經驗、技能。如圖所示:

    克服一次困難,就等於争取了一次技能提升的機會,又争取到一次分紅的機會。最終,知識、經驗、技能大大提升,從而對自己的未來負起責任來。

    總結一下,“崗位股份制公司”理論可以發散出以下幾點,值得我們認真吸收,為我們所用,這將對我們確立“為自己工作,對自己負責”的心態有很大的幫助。

    (1)崗位股份制公司:員工以人力資本入股崗位股份制公司,是股東之一。工資是勞動的報酬,知識、經驗、技能的積累是股東的分紅。

    (2)老闆和員工分別向股份制公司投入了貨幣資本和人力資本,但是投入的額度不一樣,一般是老闆占大股,員工占小股。因此,在這個崗位股份制公司裡,老闆還是董事長,員工則是總經理。

    (3)打工者心理定位:緊盯工資報酬就是打工者定位。把自己定位為打工者,必然產生“我為別人做事,別人給我工資”的心理。“盡量少做事,想法多掙錢”就成為自然的“打工者邏輯”,“遇到難事躲著走,能少幹就少幹”就成為打工者的工作表現。

    (4)“對自己負責”定位:把崗位當成自己的公司,“見工作就幹,不管分内還是分外”,“有困難就上,不管報酬高還是報酬低”。結果,正如上文提到的,多幹一份工作,就多積累一次經驗,就等於多分紅一次;克服一次困難,就等於争取了一次技能提升的機會,又争取到一次分紅的機會。最終,知識、經驗、技能大大提升,報酬的提升就有了根本的保證。

    綜上所述,你並不僅僅是在對工作、對老闆負責,你也是在對自己負責,怎樣使你自己的未來更加燦爛美好,就看你怎麼去對待你的“崗位公司”了。

    ?品讀

    蓋爾克是西門子中國區第一任銷售總經理,他為德國西門子公司的電器產品占領中國市場立下了汗馬功勞,他本人也贏得了無數榮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一次,記者採訪他:“可以透露一下你成功的秘訣嗎?”

    蓋爾克回答:“秘訣談不上,我從1983年開始在西門子工作,用中國人的話說已經有19年的工齡。我始終有一個座右銘,工作要專心致志,要在所從事的工作中尋找樂趣,要有改變現狀的決心,要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要有實際的行動。近20年來我一直堅持這樣做,在西門子的市場部、產品部、產品銷售部都工作過。如果說取得了一點成績,這就是其中的原因。”蓋爾克正是因為對工作負責,所以工作回報給他成功。

本文摘自《責任勝於能力(白金版)》


   負責精神是一個人、一個企業、一個國家乃至整個人類文明發展的基石。
  這是被中石油、聯想、海爾、蒙牛、華為、萬科、國航、海航、格蘭仕、海信、微軟、通用、IBM等無數中外優秀企業成功實踐的核心價值觀和第一行為準則。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