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責”更要“擔責”:喚醒沉睡的責任心

2014-06-25 16:38:36

    “問責”更要“擔責”:喚醒沉睡的責任心

    社會責任一定要融入企業的核心價值體系和商業模式中。

    ——阿裡巴巴總裁馬雲

    在三鹿奶粉事件中,一同陷入危機的除了三鹿集團,還有伊利、蒙牛、三元、光明等衆多知名乳制品企業。這些企業都因為產品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而遭到各方質疑,整個乳制品行業受到了嚴重沖擊,“民族企業”的招牌在信譽危機中搖搖欲墜。聯系起山西襄汾導致300多人傷亡的特大尾礦庫潰壩事故,以及致9人死亡、12人失蹤的杭州地鐵事故,我們有必要進行一下反思: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三鹿奶粉事件發生後不久,胡錦濤主席便在“全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動員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一些幹部缺乏宗旨意識、大局意識、憂患意識、責任意識,作風飄浮、管理松弛、工作不紮實,對群衆呼聲和疾苦置若罔聞,對關系群衆生命安全這樣的重大問題麻木不仁。2008年9月20日,溫家寶總理也公開表示,絕不能以損害人民生命健康來換取企業發展和經濟增長,各級黨政機關要強化行政問責制,出了問題必須嚴格追究領導責任,要加強公民道德、職業道德、企業道德、社會道德建設,在全社會形成誠信守法的良好環境。對於重大安全事故,不僅要追究企業的責任,而且要追究當地官員的責任。

    對於企業來說,提供健康、安全的產品與服務直接關系到人民群衆的生命、財產安全,這責任義不容辭。把責任推給別人的做法只能導致誰也不負責的現象出現,大環境不斷惡化,最終吃虧的還是每一個企業、每一個員工。

    對此,牛根生有著較為精辟而深刻的論述:“責任在誰?我們每個人都逃脫不了幹系。有人說他一點都不知道這事……然而,‘不知道’這三個字絕對不能成為自我開脫的理由,因為無知本身就是一種犯罪!”“我們要追究犯法者,嚴懲責任人,把制造災難的那個‘黑洞’完全堵上。但這樣做還遠遠不夠,我們面前站著忠誠的消費者,背後站著投資的股民,四週還有廣大合法經營的奶農……我們可以對他們說些什麼呢?我們能夠為他們做些什麼呢?在責任面前,我們唯一的選擇就是負起完全的責任!”“我們甯可轟轟烈烈地死掉,也不能猥猥瑣瑣地活著。如果因為負大責任而死掉,死而無憾!至少,負責任死了比不負責任死了光榮得多。這就是我們的‘終極思考’。”最後,牛根生做出了“如果這件事情處理得不好,我這個董事長將引咎辭職”的鄭重承諾。

    是的,責任應該落實到每一個人。你從中得利,你便要為此負責,誰也不能例外,而追究責任的終極目的是改正錯誤、承擔責任。在企業内部,我們也亟須刮起一陣“行政問責並擔責的風暴”,喚醒人們沉睡的責任心。

    馬志冰是一個企業銷售分公司的經理,公司的產品在他負責的區域接壤的地方發生了一起嚴重的質量事故。按規定,這種情況不應該由他處理,但是因為負責那家分公司的經理陪同老總出國考察去了。

    基於對出事地域的風土人情的了解和對處理同樣事故的經驗,馬志冰知道他面臨的是一項非常棘手的工作,一不小心就會引火燒身。在總公司下達指示讓他接手之前,他完全可以不予理會。但馬志冰更清楚,如果任由事態發展下去,最後受損失的將是整個企業,而不是某個員工、某位經理。

    於是,馬志冰並沒有置之不理,而是立即讓助理向總公司說明情況,打出申請報告,自己搶在第一時間趕到了事故現場,指揮工作人員解決問題。由於馬志冰及時採取的補救措施,讓總公司避免了一場大損失,也挽回了聲譽。他這種主動擔責的做法也給同事和總公司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在後來的測評中得到了不低的評價。半年後,馬志冰因勇於擔責、業績突出,當上了總公司的銷售經理。

    對於這一變化,馬志冰卻有另一番看法。他說:“哪怕總公司不給我升遷機會,我也會去處理那起事故。因為在外人看來,我們都代表著公司,無論哪個區域的產品質量出現問題都會造成惡劣影響。只有勇敢地承擔起責任,及時解決好問題才是正確的選擇。”

    馬志冰這一番樸實無華的話喚醒了我們的責任心。在客戶面前,在社會面前,我們永遠代表著企業的形象。企業某一個環節出了問題,最終會讓整個企業受影響。我們固然可以在事後把問題追究到某一個人或某一些人身上,但比起這種追究來,勇敢地承擔起責任才是企業成員的首要任務。“問責”不是目的,“問責”的目的是“擔責”,喚醒大家沉睡的責任心,用實際行動去處理問題。

    思考題

    1.為什麼這麼多重大事故(事件)的原因最後都能追究到“責任”二字上面而非其他?

    2.面對事故,我們是推卸責任的理由多,還是承擔責任的理由多?為什麼?

本文摘自《責任勝於能力(白金版)》


   負責精神是一個人、一個企業、一個國家乃至整個人類文明發展的基石。
  這是被中石油、聯想、海爾、蒙牛、華為、萬科、國航、海航、格蘭仕、海信、微軟、通用、IBM等無數中外優秀企業成功實踐的核心價值觀和第一行為準則。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