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理解:以他人的眼光看待事物(1)

2014-07-18 15:08:54

    即使我以理性的眼光看待與你交往中出現的問題,我可能仍會束手無策,因為我沒有充分理解這個問題。而問題之所以存在,本身就可能源於誤解。我可能認為你把最後一塊南瓜餅吃了,而事實上冰箱裡還有一塊。或者,我可能沒有認識到彼此間沖突的實質,是因為我不了解你的需求所在以及你看問題的總體角度。比如,我可能不經意在贖罪日那天安排了會議,卻忘了那是你的宗教節日。除非我了解你看待事物的眼光,否則雙方很難解決分歧。

    反過來說,我們越是能理解彼此的觀點、興趣、價值所在(不管是大體上的,還是細節之處),雙方合作的可能性就越大。在其他條件都一樣的情況下,相互理解越深入,合作關系就越密切。同時只要至少有一方採取完全積極的態度,相互間的理解就能得到加強。

    解決分歧首先要了解問題所在

    誤解通常使問題變得更加複雜,也使人們面對問題時無從下手。因此“誤解”和“問題”幾乎成了同義詞。當問及雙方的婚姻或友誼為何破裂,當事人經常會說“我們沒法再相互理解”或“我們的看法不同”。

    有時候,我們對某一情況的誤解會無端滋生是非。一位朋友不久前向我談起他有一次因為誤解了自己3歲大的兒子而感到非常愧疚。他兒子吃飯時挑挑揀揀,還不斷從椅子上下來玩玩具。當爸爸的在另一個房間看書,叫兒子回到椅子上老老實實吃飯。沒一會兒,孩子從廚房裡出來跑到爸爸身邊。爸爸往廚房裡一看,盤子裡還剩著飯菜,便打了孩子,叫他回去吃飯。事實上,兒子嘴裡含了一大口飯,跑過來讓爸爸看他正吃著呢。

    歷史也有許多這樣的例子,純粹是誤解破壞了國家間的關系。1962年,蘇聯總書記赫魯曉夫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發表了一通現在看來令人印象深刻的講話。當時他在講台上一邊跺著腳,一邊喊著:“我們要給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送終’。”大多數美國人把這看成是威脅,蘇聯的目的即是消滅美國。美國國内媒體大肆渲染這一“威脅性”言論,但學者和蘇聯官員隨後指出,在俄語裡這句話並不意味著威脅,只是表達蘇聯體制比西方體制更有生命力的意思。一個年輕力壯的俄羅斯小夥子有可能說:“我會給我爸‘送終’。”意思就是說,他可能會比他爸活得更長。盡管如此,一些美國人仍將這一言論看成是蘇聯方面的威脅挑釁。這一誤解增加了美國和前蘇聯兩國之間解決分歧的難度。

    相反,每個人都知道,與一個理解自己感受和觀點的人打交道是非常輕松的。舉一個夫妻關系和諧的例子:妻子下班回家,丈夫迎上去說:“下午通電話時,聽你說話的口氣感覺你今天過得不順。所以我取消了5點鐘的會,趕回來做飯。我還告訴喬治晚上不要過來看足球賽了。”如果我們相互理解,就能預料到可能會發生的問題,採取措施阻止它們發生。

    

本文摘自《哈佛最為權威的溝通著作GettingTogether中文版》


  每個人都會面臨至關重要的人際關系問題,即使是生活在孤島上的魯濱遜R26;克魯索也要和仆人“星期五”打交道。人們就像嬰兒一樣離不開別人。   對於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我們往往認為:對等原則是一種很好的為人處世方式;維護實質性的利益和保全良好的關?不可兼得;避免分歧對於建立良好關系來說非常重要。 但這些在本書作者看來都是誤區!雖說關系是雙方的,但有一方努力就能改善關系,因為人們的態度會相互影響;實質問題和人際關系都要處理,但千萬不要把兩者纏在一起;自始至終一團和氣的人際關系是不現實的,我們不可能爽爽快快地解決所有分歧,但是我們可以做出選擇,改變現狀……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