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耐克將自己全部的生產任務外包時,日本曾經警告過美國:長此以往,美國的制造能力會被極度削弱,美國會失去其強國的根本。但事實是,美國依舊憑借其技術創新能力位居強國之首,而耐克也憑借其研發與營銷能力,在運動服領域是名副其實的“老大”。本案例將分析耐克的生產外包策略,其強大的研發與營銷能力是其實施生產外包的強大後盾。
背景介紹:
如今,提起運動鞋就勢必會提到耐克(NIKE),多年來,耐克鞋在全球範圍内暢銷不衰。然而,耐克公司從一家小作坊成長為國際性的大企業卻經歷了很多的磨難。耐克的創始人菲爾R26;奈特是一位並不出衆的賽跑運動員,比爾R26;鮑爾曼是俄勒岡大學的體育教師,對運動鞋的共同興趣事他們成為了好朋友。1960年,奈特獲得斯坦福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後就前往日本,到奧尼楚卡公司申請在美國銷售泰格爾跑鞋的資格。回到美國時,他把該公司的鞋的樣品帶給了鮑爾曼。
1964年奈特和鮑爾曼合夥,各拿出500美元開辦了藍帶體育用品公司,為泰格爾跑鞋生產鞋底。為了節約租房的開支,他們沒有租店面,而是沿街叫賣,一年便銷售了8000美元的進口鞋,他們的鞋大多數賣給了中學的體育隊。
1966年,鮑爾曼首次將自己設計的新式跑鞋寄給日本公司,由日本公司制造,這種後來被稱為“科泰?”(Cortez)的鞋在美國西北各州的田徑賽圈中引起了空前的轟動,成為當時最暢銷的產品,為公司的發展打下了財務基礎。
1971年,藍帶體育用品公司開始有了自己的運動鞋生產線。6年内,公司資產增加了數倍,員工數發展到了45人,而第一家藍帶體育用品公司的零售店也在加利福尼亞的Santa Monica開業。
1972年,奈特和鮑爾曼給自己生產的鞋取名為“耐克”(NIKE),這正是希臘“勝利女神”的名字,意為“取勝”。同時他們還發明出一種獨特標志Swoosh,意為“嗖的一聲”,簡單的標識像是一個精彩的對勾,極為醒目、獨特,每件耐克公司的產品上都有這個標識。這個在現在的年輕人中間認同度極高的對勾是耐克公司當初僅僅花了三十多美元獲得的。
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公司的收益就以接近300%的速度猛增。到1980年,這個擁有2700名員工的公司成了上市公司,其收益已經達到2.3億美元。1981年,耐克公司在美國運動鞋市場占有率達到33%,首次超過勁敵阿迪達斯,成為美國運動鞋市場的新霸主。1994年,耐克公司的全球銷售額達到48億美元,市場占有率獨占鳌頭。耐克公司一路高歌猛進,1998年,憑借914億美元的銷售額邁入世界500強,至此,耐克公司成為一家傲視群雄的世界級企業。
本文摘自《國際外包——國際外包全球案例與商業機會》
在全球金融危機導致世界經濟增長放緩的特殊背景下,國際外包作為應對危機的重要策略,其作用日益凸顯,將有更多跨國公司採取外包措施,以縮減規模、降低成本。國際外包無疑將成為新一輪全球化浪潮中最有發展前途的產業之一。
《國際外包》叢書權威地總結出國際外包的理論和實踐戰略問題,見解獨到、系統、全面,對全球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該書是迄今為止中國國際外包領域最成熟完整的權威工具書之一,填補了中國對國際外包研究的空白,是商務部“服務外包千百十工程”、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的推薦讀本,並獲得了“亞太總裁與省市長國際合作大會”及“全球外包大會”大會唯一指定用書的殊榮,得到了中國各省市領導的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