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治國理政(43)

2014-08-04 12:41:56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在治國古訓裡論及增強憂患意識的很多。早在《週易》中就有“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之說,孟子有充滿辯證法的警世名言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左傳》中也稱“思而有備,有備無患”,唐朝著名政治家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告誡唐太宗“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遊則思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形成的這種憂患意識,是基於對事物矛盾法則的深刻理解,是對國家興衰存亡内在規律的慎重思考。為什麼在治國古訓裡論及增強憂患意識的警句那麼多?是因為“昌必有衰,興必有廢”,物極必反,一個朝代、一個政權的衰榮和穩定也不是絕對的。興衰成敗是常有的事情。在歷史上,政治家們大凡在當政時雄心勃勃,勵精圖治,革故鼎新,廉潔勤政,社會發展呈現新的面貌。但執政時間一長,很難避免惰性增長,貪圖安逸,不思進取,綱常廢弛,在表面的太平景象之下,便蘊藏和積聚起種種矛盾,矛盾尖銳到一定程度,稍有不慎,便導致國家大亂,政權傾覆。所以,一些有遠見的、清醒的政治家、思想家,時時警告“天下稍安,尤須兢慎,若便驕逸,必致喪敗”。一個人、一個政黨、一個政權、一個國家任何時候都要增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才能掌握發展的主動權。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善於辯證地、全面地看待成就與問題的關系,清醒地看到面臨的困難、挑戰和風險,從而不斷增強使命感、責任感,更加勤勉地工作,更加嚴格地自律,更加自覺地執政為民,始終保持開拓進取的銳氣。

    2007年7月11日於紅河州委辦公室

    將實事求是内化為履職品格

    要把實事求是變為領導幹部的科學精神和思想品格。“實事求是”出自《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從民得善書,必為好寫與之,留其真,加金帛賜以招之。”意為真誠地依據實事以探求古書真義。後經毛澤東诠釋後,作為各級黨校的校訓,後又確定為黨的思想路線。毛澤東說:“實事”就是客觀存在,“是”就是客觀規律,“求”就是探索和認識客觀存在和客觀規律。毛澤東的诠釋既有廣泛的科學性,又有很強的現實性。領導幹部要真正做到實事求是必須要有科學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也就是要崇尚科學、崇尚真理、追求真理、捍衛真理,要具有高尚的人格和高尚的執政履職品格。不然的話,實事求是就可能是領導幹部的口頭禅,只有口上之語,沒有行動之實,這就是最大的不實事求是。毛澤東晚年所犯的錯誤,主要原因就是違背了實事求是的精神和原則。

    1992年1月3日在雲南省委黨校學習時發言

    

本文摘自《盛天下之理鑒世間之事》


   《天鑒》是作者二十年的學習心得、生活體驗和履職感悟,涉獵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諸多方面。作者將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有機結合,基於實踐的探索和理論的思考,娓娓道出治國理政之道、養身正家之道、仁醫仁術之道。内蘊真、善、美,外顯情、理、志,充分表達了至真的認識、至善的行為和至美的追求,充分表現了作者的激情、理性和意志力。何謂“天鑒”?乃“素心真履,天人共鑒;盛天下之理,鑒世間之事”之謂也。“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一中國歷代知識分子所最尊崇的信條,在本書中得到了具體的體現。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