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中國改革方向
中國改革方向應是:市場取向的體制、科學發展的目標與和諧共振的環境。圍繞社會主義市場建立經濟體制的要求,建立與此相適應的效率與公平並存的文化和社會管理體制,建立與此相適應的民主政治體制。用富有生機和活力、富有約束力的體制,促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科學發展,促進黨的先進性的發展。在改革發展中創造和諧共振的中國内外環境,不能只講和諧,不講共振,和諧是為了共振,形成民族合力,促進全面發展。既保持國内的和諧共振,又建設和平發展的國際關系,促進國家的繁榮富強,肩負中國推進人類文明進步的責任。
2008年11月13日與《南方週末》記者潘曉淩交談 治理中國應高度重視三個悖謬
一是人都是女人生產的,一旦成為人,就容易把女人邊緣化;二是吃的喝的都是農民生產的,吃飽喝足就容易把農民邊緣化;三是有文化知識的人都是教師教出來的,有了文化知識以後就容易把教師邊緣化。在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女人付出的比男人多,母愛是人類大愛的集中體現。母系社會結束以後,以男性為軸心的社會活動的事實從來沒有被改變,婦女解放運動在不斷推進,女性和男性一樣的社會主體地位應進一步確立。應堅定不移實施以國民待遇平等為核心的公民自由遷徙的戶籍制度改革,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從根本上解決農民邊緣化問題。據了解,美國職業階層的社會聲望的排序是醫生、科學家、教師、工程師。中國的教師社會聲望也許是八九位,要進一步提高教師的社會聲望。教師社會聲望的提高,根本還是在教育内部,在教師形象。當然,社會環境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是用錢可以來衡量教師職業的高低,應該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來創造提高教師聲望的環境。
2001年4月16日在玉溪市華甯縣調研時與下屬交談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必由之路
具有近五千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要真正實現偉大複興應一以貫之地推進“三個轉變”。生產方式轉變方面,要努力推進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傳統勞動工具向現代勞動工具轉變;自給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農耕經濟向工業經濟轉變;工業經濟向工業信息化經濟轉變。促進生產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提高生產效益,大力發展生產力。生活方式轉變方面,要努力推進愚昧落後的生活方式向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轉變;積累式生活方式向積累消費式生活方式轉變;物質消費方式向物質文化消費方式轉變。提高民衆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社會管理方式轉變方面,要努力推進物本管理向人本管理轉變,確立人民群衆在社會管理中的主體地位;人治向法治轉變,加強社會管理法制建設;單一的政府管理向政府和市場共同管理轉變,形成管理的合力,進一步提高民主管理、科學管理、法制管理水平。
2006年8月13日在紅河州委黨校幹部培訓班上的講話
本文摘自《盛天下之理鑒世間之事》
《天鑒》是作者二十年的學習心得、生活體驗和履職感悟,涉獵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諸多方面。作者將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有機結合,基於實踐的探索和理論的思考,娓娓道出治國理政之道、養身正家之道、仁醫仁術之道。内蘊真、善、美,外顯情、理、志,充分表達了至真的認識、至善的行為和至美的追求,充分表現了作者的激情、理性和意志力。何謂“天鑒”?乃“素心真履,天人共鑒;盛天下之理,鑒世間之事”之謂也。“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一中國歷代知識分子所最尊崇的信條,在本書中得到了具體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