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要法仁結合
怎樣理解文化與法律的關系?怎樣理解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的關系?先秦《禮記?樂記》中深刻而樸實地表達了兩者的關系:“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別。”治理國家還是要法仁結合,既依法治國,也要實施仁政,使國家和諧有序。
2005年1月31日於紅河州委辦公室 哲學治國理政功能
哲學功能應包括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幸福世界三功能。認識世界是前提和基礎,改造世界是關鍵和介體,幸福世界是目標和追求。以往我們講的哲學功能只講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只強調了手段,而忽視了目的,忽視了哲學的終極價值。如果我們只發揮哲學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手段作用,必然導致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其結果是天怨、地悲、人災。哲學研究的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自然與社會、自然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本質及其發展規律。哲學是愛智之學,智慧之學,大愛之學,不但愛人類,也愛自然。堅持哲學的幸福世界功能,才能從根本上堅持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指導治國理政,才能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人類活動的主體是人,以人為本,本固邦甯。人的全面發展,是人類一切社會活動的最高目標指向,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所帶來的人類幸福,是人類一切社會活動的終極價值。治國理政追求的最高目標是民衆的幸福、國家的幸福;人類的幸福、世界的幸福。
2005年4月14日於玉溪市國稅局家中閱讀《中西方哲學比較》隨感 中國如何走向世界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肩負起大國在促進世界文明發展進程中的責任的必由之路,是中國走向世界。如何走向世界?首先是人走向世界,實施人口入世戰略。變人口大國為人力資源強國,向世界各國輸出人力資源,改變“學成歸來”的思維觀念,讓中國人在世界各地自由地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環境。其次是讓文化走向世界,實施民族文化入世戰略。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說到底是文化積澱、傳承的歷史。中國文化具有普適性強、包容性強、融合力強的特點,容易被世界各民族所接受。比如中國的陰陽哲學文化具有普遍的人類世界意義,時空穿透力強。中國的儒道文化具有天、地、人合一,人、社會與自然和諧的根性。通過人、物、教育、藝術的載體,廣泛傳播中國文化,是中國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徑。第三是科技走向世界,實施科技入世戰略。當今世界的競争核心是以人為主體的科技競争,要提高中國科學技術的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吸收再創新能力,提高中國現代產業的科技競争能力,使中國科學技術走在世界現代產業發展的前沿。
2009年2月2日於教育廳辦公室
本文摘自《盛天下之理鑒世間之事》
《天鑒》是作者二十年的學習心得、生活體驗和履職感悟,涉獵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諸多方面。作者將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有機結合,基於實踐的探索和理論的思考,娓娓道出治國理政之道、養身正家之道、仁醫仁術之道。内蘊真、善、美,外顯情、理、志,充分表達了至真的認識、至善的行為和至美的追求,充分表現了作者的激情、理性和意志力。何謂“天鑒”?乃“素心真履,天人共鑒;盛天下之理,鑒世間之事”之謂也。“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一中國歷代知識分子所最尊崇的信條,在本書中得到了具體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