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斷的學習、思索,對真理的追求,如同翻山越嶺;雖然在不斷往上走,甚至已經把雲霧踩到了腳下,但離雲天深處仍然遙遠又遙遠,還得繼續往上攀爬;這看似無窮盡的行程,又不是無望的,沿途山林花木果實的豐盛,也不是處於山腳下或停止於山腰的人所能獲得的。而是腳力愈健的人,收獲愈豐,更能攀登不止。形成智者更敏慧,愚笨者更拙劣!
羅崇敏幾十年的“山行”,收獲也就極多。他的《天鑒》一書,對哲學、政治、經濟、軍事、教育、文學、音樂、繪畫、書法、醫學、宗教等都有論及,可以看出他讀書之多,涉獵之廣。這並不是他心存炫耀,他是認真奉行他所追求的“崇真務實”的作風,在接觸或處理某些事物時,力避某些人的自以為是,隨意表態,而是本著“多學習、多研究、多實踐”的行事準則來對待。所以他論及的一些問題,看似隨感,其實都是讀書、實踐、深思所得,也就能夠言之有理,無論是以領導身份發號施令,還是從研究角度與人們商讨,都能以理服人。這既豐富、完善了自己的領導藝術,也能不斷把自身的學養提高。他的學問就是這樣日積月累得來。
雖然《天鑒》的涉及面很廣,但主導思想卻很清晰。無論是談政治、經濟、文化,甚至養身正家……都是以人為本,以求能發現人的價值,維護人的尊嚴,在這方面的論述既多也不乏精辟見解,如2002年他就根據當時的社會思潮,表達了自己對物質與文明的看法:
單一的物質利益原則只能導致社會的無序發展,釀成腐敗和危機。物質現實的作用只是表面的、短視的、淺層的,真正起決定作用的恰恰是超越這個層面的宗教、哲學、倫理、法律、文學、藝術、科學以及教育。人的物質欲望只有在文化的合理抑制和提升下,才能轉化為真正推動社會發展的力量。文化具有比物質形體永恒的價值。我們應該毫不回避地承認一個現實:很多中國人的精神内涵貧乏,靈魂的文化空白太多。我們現在不但要解決物質上的貧困問題,更要解決人文精神的空白問題。
再如他論及國家和人民的關系時,也是從人的素質這一根本著眼,並提到戰略高度來闡述:
一個國家是否偉大,不取決於她疆域的大小,而是取決於她的人民的素質。一個國家的前途,不取決於她的國庫之殷實,也不取決於她的公共設施之華麗,而在於她的公民的文明素養,即在於人們所受的教育、人們的遠見卓識和品格的高下。
本文摘自《盛天下之理鑒世間之事》
《天鑒》是作者二十年的學習心得、生活體驗和履職感悟,涉獵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諸多方面。作者將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有機結合,基於實踐的探索和理論的思考,娓娓道出治國理政之道、養身正家之道、仁醫仁術之道。内蘊真、善、美,外顯情、理、志,充分表達了至真的認識、至善的行為和至美的追求,充分表現了作者的激情、理性和意志力。何謂“天鑒”?乃“素心真履,天人共鑒;盛天下之理,鑒世間之事”之謂也。“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一中國歷代知識分子所最尊崇的信條,在本書中得到了具體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