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要靠社會性軟件聯結。按克萊·舍基的說法,社會性軟件是指支持成組通訊的軟件(Social software, software that supports group communications),它包括電子郵件、聊天室、博客、開放源代碼等等聚集人氣的地方,不如說,它是一個協同合作的工作空間(a collaborative workspace)。博客、Digg、MySpace、維基、搜索引擎……這些都不是問題所在。它們只是技術,關鍵是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改變。在雲計算中,人與人之間,恢複了部落社會才有的濕乎乎的關系--充滿人情、關註意義、回到現象、重視具體。中國人把社會關系上的濕,叫做仁,說的就是一小群一小群人聚一塊堆兒,在人情、意義、具體現象中體驗人生。
西方工業理性在帶來偉大進步的同時,正越來越多地把它的負面因素暴露出來。它把人性中的洪水制服了,卻又帶來了人性的沙漠。物極必反,所以,未來需要用濕來中和一下:讓未來多一點綠色,讓未來多一分潮濕。當今的互聯網提供了這種契機。
感謝胡泳、沈滿琳譯出這本書,這對於我們理解將至的人人時代和濕乎乎的未來社會,同時認識和把握無組織的組織力量,是十分有幫助的。HERE COMES EVERYBODY譯者序未來是濕的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胡泳克萊·舍基的這本書,英文名字叫做Here Comes Everybody:The Power of Organizing Without Organizations,主標題來自文學大師詹姆斯·喬伊斯(James Joyce)的《芬尼根守靈夜》(Finnegans Wake)。在這部令人難以卒讀的小說中,主人公在夢中變成了Humphrey Chimpden Earwicker,簡寫為HCE。這三個字母可以表示很多意思,其中之一就是Here Comes Everybody的縮寫,翻譯成中文叫做"此即人人"。這意味著主人公是一個人,同時又代表著人人(everybody);他總是看上去類似和等於他自己,然而又暗自符合一種世界普遍性。
本文摘自《無組織的組織力量》
舍基,一個新文化的最敏銳的觀察者,對此種社會革命的後果——無論是好是壞——給予了明晰而富有穿透力的解析,並思考了我們是誰,我們可以做什麼。一位婦女丢掉了手機,但徵召了一群志願者將其從盜竊者手中奪回。一個旅客在乘坐飛機時領受惡劣服務,她通過自己的博客發動了一場全民運動。在倫敦地鐵爆炸案和印度洋海嘯中,公民們用可拍照手機提供了比攝影記者更完備的記錄。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書是由管理甚少的參與者們撰寫的……不論在何處,你都能看見人們走到一起彼此分享,共同工作,或是發起某種公共行動。一部集衆人之力的百科全書、一個丢失手機的傳奇,這些事情看上去似乎沒有什麼聯系,但它們乃至更多事情的影響實際上有著共同的根基: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我們的交流工具支持群體對話與群體行動。聚集一群人並使之行動原本對資源有極高的要求,使得全世界範圍内的群體努力都被置於一種制度的壟斷之下。今天,全球分享與合作的工具終於交到了個體公民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