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為引人註目的是,自诩為在線評論員的博主們正在改變著新聞故事的披露方式。匿名而且開放式的博客,從公司内部透露出對公司的產品、高管、政策以及行為的直言不諱的評論。
公司如何處理這種狀況呢?“不要做任何會使自己尴尬的事”是個簡單的回答,但並不特別有用。最好是避免將自己樹成顯眼的靶子。這意味著,不僅要系統化地管理環境問題,還要探查並消除產品在整個生命週期中任何易受責難之處。你的供應商是否正在向發展中國家的河流中傾倒有毒廢棄物?你的客戶棄置你的產品的方式是否會形成環境問題?
每家公司都需要制訂緊急事件響應計劃。當問題浮現或者發生意外時,高管層不能僅僅臨時應付公衆和媒體。埃克森對1989年瓦爾迪茲號油輪在阿拉斯加的洩露事件反應遲緩,令公司背上了漠視環境問題的惡名。時至今日,無論埃克森公司是否應該獲得這樣的名聲,它和瓦爾迪茲號都成了企業不法行為的鮮活提示。要得到正面的媒體報道,或者至少在當時情況下將負面報道降到最低,關鍵是以實際行動去減輕傷害。像埃克森公司那樣,把危機管理工作交給公共關系公司去做,其結果肯定是為媒體的報道熱度火上澆油。
智庫與研究中心
媒體可以傳播創意,也可將其扼殺,這取決於報道的内容。記者們各有獲取消息的來源。在過去的數十年中,智庫已經提供了很多創意,用來構架公共政策議程,並促成了政治辯論。一些主要的智庫,如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和加圖研究所(Cato Institute),採用非常基本的方法,已經重塑了公衆對於政府在社會中是何角色的看法。
在環保領域,一些團體同樣也已經轉變了所扮演的角色。未來資源研究所(Resources for the Future)領導了環境保護戰略的改變,從命令和控制型監管,轉變為利用市場機制,如污染費以及可交易排放許可等。另一家位於華盛頓的團體,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則在加強經濟發展與環境改善之間關系上,提供了很大幫助,並且為可持續發展概念的推廣增添了動力。
要施行那些為環保和社會戰略設定了框架的主導理念,企業需要跟蹤這些重要理念的生發者。為此,企業可以採用與智庫建立戰略關系的方法。最起碼,企業也應跟蹤來自這些團體以及其他主流研究中心的政策建議。
本文摘自《從綠到金》
2001 年聖誕前的幾週,荷蘭政府查封了索尼公司運往歐洲的130萬台 PlayStation 遊戲機。是什麼令索尼公司面臨失去假日搶購這一重要商機的風險?貿易戰?還是針對暴力視頻遊戲的禁運?答案是,在遊戲控制器的電線中發現了雖然很少,但已超過法律限制量的有毒元素“镉”。為解決這個“小小的”環保問題,索尼付出了超過了 1.3 億美元的代價。
遭受過類似經歷的,並不只是索尼一家。但索尼的經歷突出的表明:即便是最好的企業也會出乎預料地遇到環保問題。它並不是可有可無的附加議題,而是會令企業實實在在地付出經濟上的代價。聰明的企業會通過對環保挑戰的戰略管理取得競争優勢。
本書探讨的正是每一個企業高管在應對企業與社會所面臨的環保挑戰時,所必須了解的一切。丹尼爾和安德魯以多年的經驗和對全球數百位企業領導人的採訪為基礎,介紹了企業如何通過將環保思維融入其企業戰略,以創出源源不絕的價值——削減成本,降低風險,增加收入,並建立強有力的品牌。
兩位作者也提供了明確的建議,通過世界各大企業在這方面的成功和失敗,對企業的“從綠到金”之路提供了切實的工具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