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鼓勵人才環流的必要性

2014-08-07 12:58:07

從政府的角度來說,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也確實需要一批人才留在最發達或技術最領先的國家,掌握最新技術與經驗,將其傳遞回國内。也需要一批族裔人才滞留在海外,引導原籍國的企業出口與外包,推動文化傳播。當然,也還需要一批本土人才充當"企業走出去"、"文化走出去"的開拓者。

  對於留學生來說,人才環流的直接影響就是產生了一大批"海鷗"。2008年10月11日,我在加拿大多倫多參加了懷雅迅大學商學院國際研究中心主辦的第二次海鷗創業論壇,在論壇上我還特意做了"海鷗回國創業現狀與展望"的演講,就特意舉例指出:中國教育部在2000年某項調查中就發現,551位在13個工業園區設立企業的海歸當中,只有44%的人基本居住在國内;而在國外的華裔移民也是如此,多倫多大學2007年發佈的華裔移民企業家研究報告就統計,加拿大在中國出生的華裔企業家當中,有42%會開展跨國經營業務,這當中四分之三的人曾協助過加拿大企業到中國拓展市場,或協助中國企業來加拿大拓展市場。人才環流的趨勢正在日益增強。

  "對於像我這樣的人,留在國外可能起的作用更大。"現任德國一家大學副校長的丁先春博士就曾經說:"我在學校主管科研,學校裡的100多個科研項目都由我管理,這是一個群體優勢。我可以做中德技術交流的橋梁。我所在的這個位置比我單槍匹馬回國來,再去與國外交流要容易得多,也比我一個人回國做出的貢獻大。國外先進的不只是技術,管理更為突出。我在德國可以為中國引入先進的技術,幫助聯系交流合作,起到一個窗口和橋梁的作用,比我回國成為一個單方面的技術人才對中國的作用其實更大。"

  經常在國内、國外飛來飛去的盧偉博士則對媒體表示:"電信業是一個飛速發展的產業,在這一行中,一個星期知識就會更新。如果我放棄了在矽谷的工作回國來,就等於放棄了信息源。可是沒有更新的知識,很快就會落後、死亡。所以我不能放棄矽谷。但是這也並不等於就不回來創業了,政府現在對高科技產業的支持和重視我們都能感受到,北京的環境也很成熟,現在不少學子都覺得最好的方式就是經常來回,把先進的知識技術帶回來,讓國内和國際之間密切溝通。這不僅能讓我國仍不先進的技術有較快的提高,又能保留自己現有的研究條件不至於落伍。而且這樣生活、子女、家庭等一系列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一般來說,當兩個國家經濟、產業結構存在差異甚至能夠互補的情況下,人才"環流"的共贏效益會很明顯:人才環流成為互通有無的橋梁,幫助缺乏資金和技術、卻擁有勞動力和能源的國家獲得產業轉移的機會;幫助擁有資金和技術、卻缺乏勞動力和能源的先進國家進行產業轉移;最後,也幫助人才自身獲得了良好的事業發展。因此,人才環流的"共贏"效應多發生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新興發展中國家與落後發展中國家、能源缺乏國與能源富裕國之間。

  

  

本文摘自《講述全球最稀缺資源的争奪戰》


   為什麼因為缺乏醫生,塞拉利昂2003年嬰幼兒死亡率高達16.6%,人均壽命不足40歲,而在美國芝加哥的塞拉利昂醫生卻還比塞拉利昂全國還多?
  為什麼美國的“氫彈之父”、“電子計算機之父”來自歐洲?為什麼歐洲免費輸送科學家讓美國爆炸了原子彈、制造出了導彈、把人造衛星送上天、使宇航員登上月球,冷戰中卻還需要美國人的保護?
  為什麼美國最近十年的高科技企業三分之一都有印度或中國的創始人?為什麼美國的科學與工程博士接近40%來自外國出生?為什麼這些外國出生的科學與工程博士有22%來自中國大陸?為什麼中國科學與工程領域的留學博士學成不歸的比例高居新興國家首位?
  為什麼1985年以來,清華大學80%、北京大學76%高科技專業畢業生都去了美國,並且從2006年開始榮登美國大學博士生來源最多的兩所院校?為什麼美國《科學》雜志把清華、北大稱為——“最肥沃的美國博士培養基地”?
  為什麼中國送出了世界最多的140多萬留學生,卻只有30多萬人回國?為什麼中國官方的社科院也不得不承認:中國流失的頂尖人才數量在世界居於首位?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