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人才的融入與再流失

2014-08-07 13:11:17

2006年,我在歐美同學會組織的關於自費留學人員回國就業調查時,當時就註意到了"海待現象"。當時的調查顯示,21%的被調查者花了三到六個月時間才找到工作,另外還有6%的海歸花了一年以上時間找工作。也就是說,起碼有6%的人做過一年"海待"。

  長期"海待"的出現,要分兩類情況。第一類屬於自身素質與能力的問題,這些人是留學生,但不能稱之為留學人才,甚至是典型的"方鴻漸"和"南郭先生"。在國外找所交費就可以入學的大學混個文憑,憑借國内對海外教育情況的不了解而濫竽充數。留學期間不學無術,之所以選擇回國,是因為在國外無法找到合適工作,因而在留學簽證到期後不得不離開。

  第二類則與留學生的能力無關,而與心態等主觀原因有關。當一個人在不同文化環境和國度,生活工作相當長一段時間後,適應了異國文化,回到祖國後,反而會出現對本土文化有不適應的症狀,這叫"重返本文化休克(Reverse Culture Shock)"。這種重新融入可能需要海歸自己調整。即使很傑出的人才,如果定位和期望過高,都可能在現實土壤中找不到落點。此類問題,除了海歸在任何一個階層也都可能出現。

  真正需要社會思考的現象是第三種:這些人才是因為落後的國情、環境、潛規則等原因,造成回歸本土後難以融入,或者說形成人才浪費。落後國家派出留學生到西方學習,本就是為了改變自身某些落後的現狀,到頭來卻以落後的國情來要求海歸:要麼接受同化,要麼選擇離開,無疑也是莫大的悲哀。

  這些人才也往往能夠"人挪活",換個環境就能重新發揮才能,"人才再流失"也就會成為無可奈何的必然選擇。最後蒙受損失的不是人才本身或者使用這些人才的外國機構和企業,往往是拒絕人才的那些國家。改變這一情況,就需要政府和社會共同做出改變,而不是要求海歸們來適應國情。改變的標準則在於是否對國家有益。就像孫中山、黃興等早期海歸回到中國一樣,如果要求他們必須適應國情維護封建專制,也就是要求他們與滿清王朝同流合污,那麼,今天的中國將不可以想像。

  在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政府的不夠透明、公平的用人制度,腐敗之風盛行,往往跟經濟落後、國家貧窮一樣,是導致大量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馬來西亞反對黨領袖、議員華裔林吉祥在2007年感謝元首新年施政致詞時,就諷刺其政府說:"政府承認在過去40年,因為歧視政策導致逾百萬名有才華、有創造力、有領導能力的馬來西亞人才流失到國外,是我們建國進程中最失敗之處,同時認為需要一項國家政策以阻止人才外流。這對慶祝50週年國慶的馬來西亞非常具有意義。"

  林吉祥還在自己文章中引用了一名網友的故事:"我的叔伯是一個很愛國的人,是一名畢業自皇家軍校的皇家童軍。在六十年代離開馬來西亞,在MIT畢業後到耶魯大學攻讀電腦科學博士學位。我敢說當時的電腦時代才剛剛開始,他在獲博士學位後選擇了回國,並開始在馬來亞大學找工作。結果,對方卻直接告訴他:馬大有職位空缺,但只給土著申請。於是,他決定回到美國尋找更寬闊的發展空間,目前已成為美國公民數十年。他為電腦科學領域做出極大貢獻,並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不過他卻從來不曾原諒過馬來西亞政府。我想,這輩子他也絕不會原諒馬來西亞。"

  "甯當外國一棵草,不做祖國一個寶"只是極少數的極端例子,多發生在極端貧窮落後的國家。對於滞留海外的人才來說,最終是選擇"歸化"還是回歸或是兩地間"環流",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他們會把各類因素考慮在内,根據自身對這些因素的側重以及對兩個國家進行綜合比較來做出權衡。經濟因素和事業發展空間當然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是,一個高端人才如果回歸祖國之後再流失,過去接受來自政府或企業的邀請也已經表明他們大多其實能夠接受經濟不夠繁榮、收入相對下降、硬件支持不足等客觀現實,願意共同努力去改變。這時,這些海歸的再次離開祖國,最重要的原因可能就不是收入不高、基礎設施不完善等硬件原因,而是來自政府腐敗、人才機制不公平、體制文化不開放、簽證手續僵硬等軟件原因。

  馬來西亞政府曾經規定,對自願回國投資創業的留學生,免除兩年所得稅及所有固定資產稅,對其配偶及子女發放永久居留證,並且凡申請回國服務的留學生均可在半年内獲得永久居留證。從2001年開始,馬來西亞共吸納了200名高端海歸進入政府部門。但是,大馬南洋網在2006年5月的調查當中卻發現:目前在職者竟然只剩下1人。馬來西亞高教部長拿督慕斯達法因此含沙射影地指責留英學生,稱切匆只看重金錢,應學成後回國貢獻,有愛國和國家意識。

  英國大馬學生理事會立刻回應說:"促請大馬政府切匆把拒絕回國的英國學生和專業人士看成貪圖錢財者",並指出不回國的重要因素還包括文化、環境、政府制度與政策等。這一事件也引發了馬來西亞各大媒體的全面關註,有媒體就發表社論稱:"政府在處理人才外流時,不應繼續以愛國意識挂帥,草率認為這些人才不愛國和貪婪;而是應該具備務實態度,提倡公平和自由,提高我國生活素質和發展機會。"

  馬華署理總會長也批評政府說:人力資源部和科藝部所推行的吸引大馬專業人才回流計劃是一大敗筆,非但無法吸引人才回流,反而使更多海外大馬人懼怕回鄉貢獻。原因除了大馬無法提供與國外相媲美的薪金之外,"更重要的是本地的研究設備不符國際水平、行政程度繁文缛節、政府選拔人才機制不夠公平透明等,都必須檢讨。"

  

  

本文摘自《講述全球最稀缺資源的争奪戰》


   為什麼因為缺乏醫生,塞拉利昂2003年嬰幼兒死亡率高達16.6%,人均壽命不足40歲,而在美國芝加哥的塞拉利昂醫生卻還比塞拉利昂全國還多?
  為什麼美國的“氫彈之父”、“電子計算機之父”來自歐洲?為什麼歐洲免費輸送科學家讓美國爆炸了原子彈、制造出了導彈、把人造衛星送上天、使宇航員登上月球,冷戰中卻還需要美國人的保護?
  為什麼美國最近十年的高科技企業三分之一都有印度或中國的創始人?為什麼美國的科學與工程博士接近40%來自外國出生?為什麼這些外國出生的科學與工程博士有22%來自中國大陸?為什麼中國科學與工程領域的留學博士學成不歸的比例高居新興國家首位?
  為什麼1985年以來,清華大學80%、北京大學76%高科技專業畢業生都去了美國,並且從2006年開始榮登美國大學博士生來源最多的兩所院校?為什麼美國《科學》雜志把清華、北大稱為——“最肥沃的美國博士培養基地”?
  為什麼中國送出了世界最多的140多萬留學生,卻只有30多萬人回國?為什麼中國官方的社科院也不得不承認:中國流失的頂尖人才數量在世界居於首位?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