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人人都在追求自身利益,即使沒有廣泛的社會性計劃,秩序也會自然產生。因為這種秩序不是由中央計劃產生的。弗裡德利希•馮•哈耶克稱之為自發秩序。在市場經濟中,生產者和消費者都有許多選擇和機會。新的產品和生產方式不斷湧現,終將替代舊的產品和生產方式,所以現有的生產企業始終面臨著不斷變化的挑戰和機遇。
自發秩序(Spontaneous Order) 亞當•斯密和弗裡德利希•馮•哈耶克等學者都已證明自發秩序是創造繁榮的唯一方式。自發秩序是人類行為的自然結果,不是人類精心計劃的結果。亞當•斯密曾把它描述為“看不見的手”,在市場經濟體制的引導下,人們“促成了一個不是出自他們意願的結果”。哈耶克認為,創造繁榮就要把分散在社會中的知識用於生產,而且這些知識“不能收集並傳遞給以意圖創造秩序為任務的權力機構”。相反,只有在根據私有財產、公正的行為規則( 包括法治) 和自由市場建立起來的具有自發秩序的體制中,分散的知識才能用於生產。邁克爾•波拉尼認為,科學就是在他所稱的科學共和國(Republic of Science) 相類似的自發秩序中進步的。
接受及歡迎變革
既然現實社會中存在著創新和破壞,以及自發秩序,那麼企業該如何確定選擇何種機會呢?辦法就是制定企業願景,並以它為指導,為社會創造出最佳價值。我們已知,在一個行之有效的企業願景的指導下,企業會創造出長期的價值。
歷史證明,長期創造利潤的組織能夠不斷滿足人們的需求,而那些不能滿足人們需求的組織則往往被淘汰。還記得本書第2 章曾提到的《福佈斯》名單上的成功公司嗎?1917 年上榜的全美最大的100 家公司絕大多數都已經在70 年後落榜,而且許多公司已銷聲匿迹,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它們沒能繼續為社會創造出價值,因此無法產生足夠的利潤。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為社會創造出來的價值越來越少了,終於退出了歷史舞台。我們需要制定能夠引導我們創造越來越多價值的企業願景。
制定切實可行的企業願景,首先要找到組織為社會創造最佳價值的方式。企業願景的描述就是組織可以創造高價值的計劃和想法,它建立的基礎是真實評估公司的能力( 以及它需要改進和需要增加的新能力),詳細分析並確定公司能夠利用自己的能力創造最大價值的機會。被制定的願景應當指導組織的一切活動。
本文摘自《科氏工業集團的成功秘訣》
本書主要講解科氏工業集團運用以市場為基礎的管理模式(MBM)取得成功的經驗。書中深邃的思想和經典的案例無處不在,可以說是一部經典的企業管理類著作。
科氏工業集團自1961年以來,資產增值了2500倍,如今在60多個國家擁有7萬多名員工,年收入約為1000億美元,超過波音和Google兩家公司的總和,查爾斯R26;科氏把這一切成就都歸功於MBM。該模式創立的基礎是人類行為的科學,它是一整套的管理方法,其理論結合實際,研究人類如何通過有目的的行為最好地達到目標,為各個組織成功應對發展和變革中遇到的種種挑戰提供了原則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