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出色的價值意味著從消耗的資源中生成的價值要大過於該資源以其他途徑所創造的價值。我們說的資源不僅指資本、原材料,還包括勞動力、知識產權及其他投入。把資源轉化為顧客認為有更大價值的產品或服務,或者通過消耗更少或更低機會成本的資源來提供產品和服務,都是可以創造出出色價值的。例如,科氏旗下的各家公司把原油轉化為石油等產品,把化學制品轉化為用於生產地毯和衣服的纖維等,就是創造了更高的價值。如果我們可以用更少或者更便宜的原材料生產這些產品,所節約的資源可用於滿足其他需要,那麼即使我們再降低價格,利潤也會上升。如果我們依照正確的原則組織生產,那麼我們就是在採用經濟的方法為社會創造真實的價值。
市場經濟能夠協調不同人群之間的各種利益關系,極大地提高企業創造價值的能力。我們往往只考慮自己的利益,然而在真實的市場經濟中,我們只有為他人提供了有價值的東西時自己才能興旺起來。經濟學家亞當•斯密(Adam Smith) 對這個過程總結道:“不是由於屠夫、釀酒師、面包師的仁慈我們才可以吃到晚餐,而是由於他們關心自身利益。”
自身利益(self-interest) 亞當•斯密說的自身利益就是托克維爾〔Tocqueville, 法國歷史學家、社會學家。主要代表作有《論美國的民主》第一卷(1835)、《論美國的民主》第二卷(1840 年) 和《舊制度與大革命》。其中《論美國的民主》使他享有世界聲譽。--譯者註〕所說的開明的自身利益,即人們通過利人來利己。“美國人喜歡用人人皆知的利益原則解釋生活中幾乎所有的行為。他們驕傲地向人們宣告,這種開明的方式是如何不斷地推動他們互相幫助的。” 在實施有利的交換規則的這種社會體制中,這種相互的自身利益最為適用。正如弗農•史密斯所強調的那樣,這些規則是“所有權在同意時可轉讓,按照承諾履行法規。”這種體制鼓勵人們採用經濟方法獲益,排斥採用政治方法謀利。 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是否應該有自身利益,而在於如何引導自身利益。“沒有人能夠在一個資源稀缺的世界裡,不考慮自身利益而繼續生存。自身利益也包括造福於自己的家庭成員和親戚朋友。然而在與陌生人打交道時,自身利益以兩種方式表現出來:侵略或合作。”社會或組織若要長期繁榮昌盛,就必須制定規章制度和激勵機制,促成和獎勵開明的能夠實現雙贏的行為--即合作的方式,同時禁止和懲罰破壞社會繁榮的破壞性自利--即侵略的方式。
本文摘自《科氏工業集團的成功秘訣》
本書主要講解科氏工業集團運用以市場為基礎的管理模式(MBM)取得成功的經驗。書中深邃的思想和經典的案例無處不在,可以說是一部經典的企業管理類著作。
科氏工業集團自1961年以來,資產增值了2500倍,如今在60多個國家擁有7萬多名員工,年收入約為1000億美元,超過波音和Google兩家公司的總和,查爾斯R26;科氏把這一切成就都歸功於MBM。該模式創立的基礎是人類行為的科學,它是一整套的管理方法,其理論結合實際,研究人類如何通過有目的的行為最好地達到目標,為各個組織成功應對發展和變革中遇到的種種挑戰提供了原則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