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氏工程公司的多個承建商在歐洲的許多國家生產分餾缸,結果很糟。我接手的第一項任務就是清理這個爛攤子。當時,科氏工程公司是獨立於岩石島煉油有限公司的公司,由我和三個兄弟共同執掌。這個公司只有位於威奇塔的一個工廠,生產一種叫輕便型浮閥塔盤(Flexitray.) 的分餾裝置。之後幾年,我長期呆在歐洲,並在意大利的貝加莫(Bergamo) 郊區建立了我們自己的工程和生產基地。令人驚訝的是,父親居然對我完全放手,讓我管理科氏工程公司。他對我說,只要不賣公司,我怎麼辦都行。
科氏工程公司是溫克勒-科氏工程公司間接衍生出來的分支公司,我們在與專利協會打官司的幾十年間它一直沒能恢複元氣。1944 年,我父親和劉易斯•溫克勒(Lewis Winkler) 因在公司發展上發生分歧導致合作關系解散。於是父親在1945 年創立了科氏工程公司,繼續從事工程業務。公司2/3 的股份由我和幾個兄弟控制,其餘的1/3 則由總裁哈裡•利特文(Harry Litwin) 擁有。1954 年,利特文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以承接工程業務,科氏工程公司則保留了輕便型浮閥塔盤業務。
在我動身回到威奇塔之前,科氏工程公司的銷售額急劇下降,不足200 萬美元,幾乎入不敷出。我的應對之策是在歐洲開辦生產基地,同時通過拓寬輕便型浮閥塔盤的銷售渠道來打入相關產品市場,如冷卻塔填料、除霧器和污染控制設備等。這個策略獲得了極大的成功。1963 年,我被任命為科氏工程公司總裁,到了1965 年,公司銷售額翻了一番多,盈利也頗豐。
這個時候,我不僅集中精力經營公司,還開始潛心鑽研通向經濟繁榮和社會進步的原則。我把幾乎所有的業餘時間都用來研究歷史和一些人文學科上,當我領悟到似乎與商業有關的理念時,我就想辦法在實踐中加以運用。
那時我還兼任岩石島煉油有限公司副總裁,並著手開展該公司最大的業務--原油採集。斯特林•瓦納(Sterling Varner) 是我在工作中的盟友,他後來成為科氏工業集團的總裁兼首席運營官。我們大量地購買貨車和貨運公司,同時還建造和購買輸油管道。
本文摘自《科氏工業集團的成功秘訣》
本書主要講解科氏工業集團運用以市場為基礎的管理模式(MBM)取得成功的經驗。書中深邃的思想和經典的案例無處不在,可以說是一部經典的企業管理類著作。
科氏工業集團自1961年以來,資產增值了2500倍,如今在60多個國家擁有7萬多名員工,年收入約為1000億美元,超過波音和Google兩家公司的總和,查爾斯R26;科氏把這一切成就都歸功於MBM。該模式創立的基礎是人類行為的科學,它是一整套的管理方法,其理論結合實際,研究人類如何通過有目的的行為最好地達到目標,為各個組織成功應對發展和變革中遇到的種種挑戰提供了原則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