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美國的銀行不敢貸款,所以企業必須設法積聚現金,或是争取銀行貸款或是吸引外部投資者。第三是準備投入。他們覺得現在還不是機會,認為2009年是合適的時機,一是投研發,投研發能進一步增強企業的核心能力;二是準備並購,並購的目標不要擴大規模,是要進一步增強自身的核心競争力。能夠和自身形成互補的公司、有技術的公司,前幾年形勢好的時候人家可能不賣,形勢不好的時候機會和價格就不一樣了。所以,我們可以預見,金融危機之後,像這樣的優秀企業會變得比以前更強。中國的企業中有這樣核心競争力的太少了。我們生產的產品都有衆多的生產者,需求一下降,馬上陷入惡性競争,把價格壓得很低。所以,我感覺我們的企業主要還是渡過難關的問題,當然也有可能抄別人的底,但首先是保自身的安全。李蘭:也就是說,如果產品具有不可替代性,這樣的企業就能獲得更好的發展。那您認為國内有沒有這樣的企業?邵甯:這樣的企業肯定有,但不多,也許在某一些相對狹小的產品領域。但有些企業在經營方針上有特色,比如像海信這樣的企業,在這次金融危機中,會比較安全。因為海信的特點第一是財務上比較保守,擴張的時候很謹慎;第二是一直非常重視研發,研發投入很多。在經濟很熱的時候,海信不會大起,在經濟萎縮的時候,也不會出大的問題。李蘭:那麼國有企業面對這次危機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應對措施?邵甯:其實2008年4月份國資委李榮融主任就開始向中央企業預警了,要求中央企業開始準備“過冬”,當時這個情況還不是特別地清晰,應該說這個預警是非常及時的。具體來講,做三個方面的工作是最重要的。第一是調整到内涵發展的道路上,必須控制住資產負債率,保證資金鍊條不出問題。第二是要停止一切以擴大規模為目標的投資和並購。如果你還有投資能力,我想就是三個方面,一是改造、二是研發、三是增強核心能力的並購,而不是繼續擴大規模的並購。第三是嚴格成本管理,争取在成本上有更大、更強的抗風險能力。包括生產的成本、運營的成本和人工的成本。如果企業的負債率不太高,企業的現金不出問題,再把成本降一塊,我想我們的企業是能夠安然地渡過這個危機的,而且危機之後,我們的各項内部的管理能力會有進一步的加強。
政府應當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發展。李蘭:陳總,您所在的企業主要是從事房地產行業的,您對這次金融危機有什麼思考?陳代華:我們最近也在反思,幾年前房地產是一個絕對優勢的行業,但是現在,面對宏觀調控和經濟危機,房地產肯定要由絕對優勢進入一個比較優勢的企業時代,就是說你的企業和其他企業相比較,必須要有優勢才有生存的餘地。李蘭:實際上房地產仍然是一個非常具備發展潛力的行業,人們對住房的需求一定時期内將會保持。不過最近房地產企業確實壓力較大,整個行業將面臨重新洗牌。邵甯:政府有責任保持房地產市場的穩定增長。前一段當房地產價格上升過快的時候形成了泡沫,主要是誘導出大量的投資性需求造成的,所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進行調整。我個人認為,政府對房地產的責任主要是兩個:一是通過調節供求關系保持價格穩中有升,限度是不能誘發過多的投資需求;二是保低收入者住房,讓“居者有其屋”,而不是“居者有其產”。
面對金融危機,國有企業應當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國有企業的
經營者還需要有一定的犧牲精神。陳代華:我們剛才說如何“過冬”的問題,現在有不少民營企業把裁員作為“過冬”的一個手段,但是極少有國有企業把裁員作為“過冬”的手段,但是實際上對於勞動密集型的國有企業來說,這次危機帶來的困難是很大,也就是說國有企業在承擔這種社會責任的同時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邵主任,您對這個事情怎麼看?邵甯:國有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是應該的,應該提倡和支持,我國市場體系發育程度有限,且市場調節本身也存在弊端,如果沒有一批主體出來平順一下大的波動,經濟和社會就會出現混亂。
本文摘自《2009·中國企業外部環境》
跟蹤調查與實證分析研究,了解企業家對宏觀經濟、經濟政策、改革熱點及企業外部環境的認識以及擔憂,反映企業家眼中的中國企業外部環境,同時根據調查中反映出來的問題,邀請政府官員、經濟學家、社會學家、管理學家、心理學家等,幫助企業家深入地把握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等企業外部環境的發展變化情況,從不同的角度為企業家應對危機提出了非常及時和重要的建議,有助於企業家理清在當前瞬息萬變的經濟形勢下企業面臨的真正機遇和挑戰,更好地進行企業戰略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