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徒心態”使企業家承受了更大的壓力(6)

2014-08-08 14:54:54

    李蘭:確實是這樣,我出國時經常發現在歐洲機場標價幾歐元的商品在日本機場的標價是幾千日元,當然換算匯率後價格沒有什麼差別。但是人們在歐洲機場買商品的機率要高於日本機場,因為,歐元的數字顯示價格看起來比較便宜。彭凱平:這就是心理學上說的“貨幣幻覺”。第五個誤區是確認誤差,企業家在總結事物結論時,習慣以偏概全。概括而言就是存在信息來源不詳、樣本選擇不適合等問題。舉一個很有名的心理學研究案例。某同學大學四年一直在學生食堂吃飯,10年後舊地重遊,到學生食堂吃了一次飯,發現之前吃過的飯菜,現在感覺尤其美味。這個案例就涉及到心理學的原則問題之一,即樣本原則。樣本的大小是對事物質量判斷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大樣本建立的信息要比小樣本建立的信息更準確。該同學四年期間在同一食堂一共吃了3000頓飯,基於這一數據的判斷結果準確性絕對要高於僅憑10年後的一個數據判斷的結果。樣本原則是統計的一個基本原則,也是社會科學的基本原則之一,大多數人的判斷相較而言要比個人判斷更為準確與科學。同樣,對企業家而言,民主是大樣本,獨裁是小樣本。所以在決策之前,企業家一定要明確信息的來源是大樣本還是小樣本。小樣本無法產生大的結論,不同性的樣本也無法作出推論。最後一個誤區是沉澱成本,對事物做分析時,企業家經常會因過去事件而影響到現在的決策,心理學稱之為“沉澱成本”。舉例說明,經濟學經常讨論的一個問題是“退稅和減稅哪一種政策對刺激消費的效果更明顯?”退稅和減稅的結果是一樣的,即消費者少交納了稅款。但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商家對這兩種政策的感受卻完全不同。他們認為退還的東西是額外的收獲,減稅則是一種目前付出的減少而已。所以他們更偏好於退稅政策。韓鐵林:其實這裡面商家的主觀反應就是受到了“沉澱成本”的影響。但實際上,我們理性的思維方式應該是更多地考慮機會成本,而不是計較沉澱成本。

    行為經濟學是探索心理、社會與文化的因素對經濟行為影響的

    科學,關註更多的是經濟學不關註的或不能解釋的經濟行為現

    象。在某種程度上,行為經濟學提供給我們一個創新的機會和

    捷徑,這也是中國學者能夠對心理學和經濟學所能作的獨特貢獻。李蘭:彭老師,我們了解到您對“行為經濟學”有很多研究心得。傳統經濟理論認為,人是非常理性的,總會按照最佳經濟利益行事。但“行為經濟”學派認為,在特定環境下,人往往會作出非理性的判斷和決策。作為心理學專家,請您簡要介紹一下有關行為經濟學的理論。彭凱平:行為經濟學是一門新的科學,目前還沒有一個廣為接受的定論。從心理學角度來看,行為經濟學是探索心理、社會與文化的因素對經濟行為影響的科學,關註更多的是經濟學不關註的或不能解釋的經濟行為現象。它並不是要全部抛棄傳統經濟學的概念和方法,它只是想將心理學中有關人心、人性、人生的研究引進經濟學中,以求對經濟現象有更好的了解、分析和預測。很多人把行為經濟學特別是心理學與經濟學對立起來。其實,這是一個誤解。古典的經濟學家其實都是心理學家。亞當•史密斯對經濟學的貢獻是衆所週知的,其提出“看不見的手”,《國富論》等都是經濟學的經典。但不為人知的事實是,他也寫過一本很有名的心理學著作《道德感理論》,在本書中,他提到了很多經濟行為的心理學原則。只不過20世紀初,經濟學在其學科革命中逐漸抛棄了傳統心理學。但經濟學家不知道的是,心理學本身也在20世紀特別是60年代發生了巨大的變革。抛棄了傳統的精神分析和行為主義的研究範式,而涉及了很多經濟學感興趣的行為問題,比如選擇、決策、偏好、判斷、思維、分析、理智等。因此,我認為心理學和經濟學的結合是不可避免的。脫離了對人心、人性和人生分析的經濟學是脫離現實的經濟學,也是缺乏普遍預測意義的經濟學。

本文摘自《2009·中國企業外部環境》


   跟蹤調查與實證分析研究,了解企業家對宏觀經濟、經濟政策、改革熱點及企業外部環境的認識以及擔憂,反映企業家眼中的中國企業外部環境,同時根據調查中反映出來的問題,邀請政府官員、經濟學家、社會學家、管理學家、心理學家等,幫助企業家深入地把握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等企業外部環境的發展變化情況,從不同的角度為企業家應對危機提出了非常及時和重要的建議,有助於企業家理清在當前瞬息萬變的經濟形勢下企業面臨的真正機遇和挑戰,更好地進行企業戰略決策。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