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要關註的問題就是道德形象和道德偶像對人們的影響。人其實是需要偶像和榜樣的,毛主席常常說“向某某學習”,這就是樹立一個榜樣,在心理學中也叫激勵。有時候在激勵和榜樣的作用下,我們能夠做到自己都想象不到的事情。在傳統社會裡面,我們中國人的榜樣實際上就是“儒官”。過去說“學而優則仕”,指得就是這些受過教育的官員,他們是社會道德的化身,大家對他們有很高的期望。韓鐵林:現在人們對官員的評價不是很高,特別是在網絡上,對官員的負面評價非常多。李蘭: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這也可視為人們對官員寄予了新的期望。對官員的期望内涵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也會產生變化,同時官員自身的角色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這也反映在觀念的沖突上。彭凱平:由於體制的不透明,大家都不知道官員平時的工作是什麼,因此人們很容易對他們產生誤解。剛才你說的角色變化也很重要。在傳統社會裡,官員是傳統道德的化身,他們的職責也很簡單,就是做一個好人,然後就是“判案子”——有些官員甚至連案子都不判。也就是說過去官員的事務性功能很少。而進入現代社會以後,官員的事務性功能,也就是服務性功能越來越明顯,因此,他們已經不能簡單地做一個道德的化身了。由於現代社會的複雜和成功模式的多樣化,一些並不優秀的人也有可能當官,因此現實狀況與人們的期望之間的差異,很容易導致人們對官員有負面的評價。而在西方社會,道德化身界定得很清楚,有三種人是道德的化身,而且這三種人都以穿黑袍來標示:第一個穿黑袍的人是神父,神父代表上帝。神父判斷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告訴人們什麼事是好事,可以做;什麼事是壞事,不能做。第二個穿黑袍的人是法官,法官代表法律。法官判斷對錯,他告訴人們什麼事是對的,可以做;什麼事是錯的,不能做。第三種穿黑袍的人是教授。教授在學生畢業的時候穿著黑袍為他們授予學位。教授代表了知識,他告訴人們什麼是真、什麼是僞,告訴人們真理。而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道德化身由官員一個人來承擔,也就是說中國的“儒官”要告訴人們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真什麼是僞。我認為在現代社會這種要求對官員來說太高了。我們應該從三個方面入手,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強化司法機構的專業素質和獨立性,從法律的角度來判斷對錯;其次,要強調知識分子的獨立精神,從知識的角度來判斷真僞;然後第三才是官員,代表傳統的儒家觀念,告訴人們什麼是善什麼是惡。韓鐵林:過去在中國傳統的封建社會裡,這三者在官員身上是統一的,中國傳統的“儒官”是三位一體的道德化身。包括現在電視裡播出的很多“清官劇”,也是這樣刻畫清官形象的。彭凱平:所以現在人們對官員有負面評價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剛才說的兩個:人們對官員工作的不了解以及人們傳統觀念中官員的形象與現實的沖突。其實這也反映了我們的現代公民教育做得還不夠。
在傳統社會觀念發生巨大變化的背景下,當代企業家的心理壓
力和人情負擔較重,官本位文化、傳統道德文化以及“聖徒心態”
給企業家帶來了很大壓力,民族情懷與國際化之間的矛盾給企
業家帶來很大挑戰,中國企業家要改變“重硬不重軟、重行不重
言、重義不重利”的現狀。李蘭:如果從商業和企業家的角度來看,這些社會價值觀的變化帶來了哪些挑戰?彭凱平:中國的傳統觀念裡不尊重商人,因為在農業社會中,我們強調提供產品,不強調交換。但是我覺得,在現代社會裡,商人或企業家是社會最重要的成員之一,而且財富的產生不僅僅是依靠勞動。
本文摘自《2009·中國企業外部環境》
跟蹤調查與實證分析研究,了解企業家對宏觀經濟、經濟政策、改革熱點及企業外部環境的認識以及擔憂,反映企業家眼中的中國企業外部環境,同時根據調查中反映出來的問題,邀請政府官員、經濟學家、社會學家、管理學家、心理學家等,幫助企業家深入地把握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等企業外部環境的發展變化情況,從不同的角度為企業家應對危機提出了非常及時和重要的建議,有助於企業家理清在當前瞬息萬變的經濟形勢下企業面臨的真正機遇和挑戰,更好地進行企業戰略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