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當前金融危機最有效的措施(7)

2014-08-08 16:28:10

    拉動内需、擴大消費的關鍵在農村。李蘭:過去幾年我們一直在讨論中國出口導向型的經濟是否會持續?當時,有不少人說不可能持續,原因包括資源的約束和環境的約束等。當金融危機發生後,突然發現除了這些約束外還有現實的市場約束。世界的主要市場是以西方發達國家負債消費作為基礎的,他們的負債能力強市場就大一點,負債能力弱市場就小一點。金融危機是因為他們的負債能力突然變得很弱,市場就突然萎縮了。這意味著現實的出口導向型經濟已經難以維持下去了,因此結構調整不僅是一個方向,更應該是在進行中的一件重要的事情。曹遠徵:對中國來說,未來經濟增長的驅動力應該轉向提高内需方面,除了投資增長,消費也要擴大。與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後的擴張政策相比,不完全是單純強調擴大投資,還要擴大消費。在擴大消費中,要提醒政府註意的一點是,農村消費的增長在擴大消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中國消費的群體最多的是農村人口,因此農村的消費增長是最為重要的。因此要採取各種各樣的政策幫助農民減輕負擔、提高收入。農民的收入狀況發生了變化,消費能力得到了提高,這對中國經濟是最有幫助的。同時也要看到有一些方面不能單純用消費和投資來區別,可能是投資,也可能是消費。這些民生工程,包括文化消費等,很難用投資和消費來區別。但是我更願意相信它對消費方面更有幫助一些。目前由於經濟下滑過快,形成一個“大坑”,也就是下行曲線,需要有一些幫助的措施。我理解現在4萬億投資計劃等措施,是在防止不要出現一個“大深坑”,至少避免在未來經濟增長過程中間出現大起大落,把坑能填得平一點。但是即使如此,在這樣一個嚴峻的形勢下,中國2009年肯定會是經濟增長比較困難的一年,4萬億的投資想填這個“坑”估計還有點困難,因此不排除在2009年前兩個季度會再出現一個“坑”。不過後面的兩個季度可能是由於4萬億投資計劃和其他國家政策的幫助,經濟會有一點比較好的表現,但是前兩個季度肯定是最困難的。張和平:那您對政府出台的這十項政策怎麼看?曹遠徵:這十項措施和4萬億的投資計劃,它的排序很有講究,第一項就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就是房地產,不過方向發生了變化,更加重視保障性住房的建設。我認為這個政策有三個好處:第一增大了房地產的投資,根據我們測算,它可以拉動76個行業,比如家電、裝修、家俱等。第二,房地產行業很重要的好處是可以拉動就業,因為房地產行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行業,而且對於中國來說,這次危機造成的就業問題比經濟下滑的問題更嚴重。第三個好處是可以解決民生問題,過去一直說房價太高,老百姓買不起房子,居住環境不能改善,那麼現在投資安居保障工程,至少對低收入階層來說是一個好消息。李蘭:這次4萬億投資還有一個重點就是農村,從長期看中國要拉動内需,關鍵之一在農村。中國農村人口數量龐大,而且農民收入水平還不高,提高了農民的收入水平,也就啟動了部分消費。您怎麼看這個問題?曹遠徵:我們可以看到這次十項措施中間在惠農方面做了很多安排,我覺得可以分三類:第一,改善農民的生活條件,穩定生產條件。比如說農田水利設施、農村道路、農村電網、中西部農民住房、危房改造等。這都是穩定農民生產和生活條件的政策。第二,增加農民收入的政策。這十項政策中很重要的措施就是要持續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增加糧食直補,增加化肥、農藥、種子等各種各樣的補貼。這是增加農民收入的政策。第三,減少農民支出。覆蓋全社會的社會保障和醫保制度以及九年義務教育免費等,盡量減少了農民的支出。換言之,只有農民收入得到穩定增長,農民的消費才能提高,内需才能真正擴大。

本文摘自《2009·中國企業外部環境》


   跟蹤調查與實證分析研究,了解企業家對宏觀經濟、經濟政策、改革熱點及企業外部環境的認識以及擔憂,反映企業家眼中的中國企業外部環境,同時根據調查中反映出來的問題,邀請政府官員、經濟學家、社會學家、管理學家、心理學家等,幫助企業家深入地把握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等企業外部環境的發展變化情況,從不同的角度為企業家應對危機提出了非常及時和重要的建議,有助於企業家理清在當前瞬息萬變的經濟形勢下企業面臨的真正機遇和挑戰,更好地進行企業戰略決策。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