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重學歷重能力
——靠本事、憑能力獲取高薪水
一個能力卓越的員工懂得職場的“務實”之道,那就是用自己的本事,“真刀真槍”地作出實質性業績,只有這樣,才可能得到更多的薪水,自己的職場之路也會越走越寬。這不僅是員工的基本職業道德,也是企業對我們的要求。我們若是全面考察一下各種類型企業的組織結構,會發現一個相似的情況,那就是企業在員工定崗方面,總是遵循“適用性原則”。所謂適用性原則,考量的就是員工的工作能力,這種工作能力不關乎學歷、不關乎你的社會背景,只看你能為企業創造多少效益。
企業不是福利機構,盈利是第一生存法則。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它要求員工具備“四會”,杜絕“三不會”和“一只會”。
“四會”指的是會動、會做、會總結、會思考;“三不會”和“一只會”指的是不會發現、不會創造、不會開拓,只會炫耀自己的學歷文憑,以此來強調自己的“高貴出身”,實際上掩飾的是自己在“四會”上的缺失。這樣的員工,無論從哪個角度觀察都是不稱職的,他們不僅缺乏應有的實幹能力,也會給企業整體帶來負面的影響。文宇是深圳一家合資企業的中方管理人員,他年紀輕輕就已經拿到了工商管理專業的碩士學位,並且還兼修著一門在職課程。這家合資企業也正是因為文宇擁有高學歷,招聘時才給出了比一般管理人員高出一倍多的工資,並正式寫進了用工合同。
但時間一長,無論是公司高層還是部門經理都慢慢發現,文宇只是在協作性事務、或是說參與性事務中發揮些作用(老實說,這些是其他員工都能做到的),一旦讓他獨立進行一些創造性的工作,文宇就顯得有些吃力。在平時的業務處理上,文宇的做法也顯得過於理想化和理論化,照本宣科的多,創新拓展的少。
到了月底,當他從財務部拿到用信封裝著的工資,看到工資條上寫著“2000”,感到非常意外。按照他的算法,自己的工資至少不會低於4000元。他感覺自己受到了“嘲弄”,受到了“欺騙”。
他徑直去了董事長辦公室,把工資條放到辦公桌上,道出了自己的想法。聽完他的話,董事長把工資單拿到手中說道:“公司的員工手冊寫得很清楚,有多大能力做多大的事、拿多高的工資。公司把你招進來,就是看重你的學歷,以為你擁有與之相稱的能力,但很遺憾,公司並沒有從你身上看到這一點。”
本文摘自《業績決定工資》
業績是體現價值的唯一標準,業績是打開高薪寶庫的鑰匙,業績是攀上成功高峰的武器!
許多員工在工作時看過程,做過什麼工作,付出多少辛勞;在領薪時看結果,拿到多少工資,發了多少獎金。完全忽視了工作與薪水之間最重要的環節——業績!要知道,勳章只授予戰功赫赫的將士,高薪僅屬於業績卓越的員工。工資多少,不是取決於你做了多少工作,而是取決於你創造了多少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