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幾個月後,我發現總經理對我的態度冷淡了許多,從以前的贊賞到不置可否再到置若罔聞,後來又通過銷售主任暗示我要多做業績少提建議。這令我非常失望。不錯,作為一個銷售員,我是沒有什麼業績,但我在管理制度建設和完善上提出了很好的建議,而且也得到了肯定,怎麼能說不重視就不重視呢?後來,我又提出申請轉到策劃部,但總經理以先做好本職工作為由拒絕了。如今進入公司一年多了,跟我一起進來的銷售員要麼成為區域代理,要麼被提拔為部門經理,就是仍然做銷售員的也每個月都能拿到好多訂單,月收入過萬都是家常便飯,只有我,依然每月拿著800元的基本工資,加上飯補和偶爾撞上門的小訂單,最多也沒超過3000元,還不如新入職的員工掙得多。這令我的處境非常尴尬。”
“如果公司能夠按照我提的建議做的話,現在肯定能做得更好。”最後,劉威仍念念不忘自己的建議。其實,劉威始終沒有認識到,造成他尴尬處境的恰恰是他引以為豪的對公司的不斷建言。不錯,對於員工積極建言的態度,公司應該及時獎勵,因為這說明員工真正和企業站在一個角度想問題,這也是總經理第一次肯定並重獎他的原因。但是,沒有一個公司是完美的,或多或少都存在缺陷,即使要改進,也需要在不斷發展中進行,而不可能在成立之初就一步到位——這是由公司的財力和人力狀況決定的。因此,好的建議肯定會被考慮,但未必都能立刻實施。此時,像劉威一樣執著於公司的完善是絕對不可取的,更何況這也不是劉威的本職工作。不顧本職工作而致力於無成效的事無異於喧賓奪主,是不足取的。
這類職場“思想者”在各個公司中都很常見,多為畢業之初、血氣方剛的年輕人,他們有頭腦、有想法、有激情,這些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但常常失之於浮,思而不做,務虛不務實。他們猶如趙括紙上談兵一般,把企業經營說得很簡單,認為只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就能坐等成功到來。實際上,一個公司的運營要比作戰還要複雜,所以,對於這種“思想者”,華為總裁任正非的處置非常堅決。有個剛畢業的高材生,剛進華為不久,就洋洋灑灑地給總裁任正非寫了一封萬言書,“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對華為的經營戰略問題發表高見。任正非看後,大筆一揮,批道“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議送醫院治療;如果沒有,建議辭退!”任正非的做法也間接反映出企業對員工的需求。企業需要的是實幹的員工,而不是誇誇其談的理論家,因為關於企業的發展,每個有頭腦的人都能說出頗有見地的想法,但僅有想法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思想如果不能轉化為具體方法並產生結果的話,再高明的思想也只是空中樓閣。
本文摘自《業績決定工資》
業績是體現價值的唯一標準,業績是打開高薪寶庫的鑰匙,業績是攀上成功高峰的武器!
許多員工在工作時看過程,做過什麼工作,付出多少辛勞;在領薪時看結果,拿到多少工資,發了多少獎金。完全忽視了工作與薪水之間最重要的環節——業績!要知道,勳章只授予戰功赫赫的將士,高薪僅屬於業績卓越的員工。工資多少,不是取決於你做了多少工作,而是取決於你創造了多少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