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瀾告訴我們的成長指南
楊瀾對我來說,似乎是一個虛擬出來的人物。因為她曾經主持過的《正大綜藝》欄目,對我來說,早已成了過眼煙雲;她現在執掌的香港陽光衛視,我到現在還沒有目睹過它的真容。所以楊瀾對我來說,差不多是一張白紙,或者說,我對楊瀾的印象,只是通過閱讀她在清華大學的演講稿而匆匆建立了一點可憐的感性認識。這使我對楊瀾的“體認”似乎少了一點自信。然而我願意說出來,是想和大家一起來分享“說”的自由與真實的價值和意義。否則,這一刻,面對著侃侃而談的楊瀾,我似乎找不到我“存在”的感覺了。雖然我說得可能很膚淺,也缺乏生動的亮色,但是我感到作為一個人的存在,我在“說”。
在楊瀾大容量的主題演說中,我看到的不是出現在電視節目中應景而語的“說者”,因為在我早期的對《正大綜藝》節目的一點稀薄的印象裡,楊瀾也不過是一個稍微放開的主持人而已,更多的是在“背”台詞或者是在替他人做傳聲筒罷了。那時的楊瀾和衆多的正襟危坐的節目主持人沒有什麼兩樣。你在他們身上看不到他們自己的語言,你看到的只是一個會說話的肉身或機器。因為他們沒有自己的思想,即便有什麼思想,他們也不可能自由率性地說出來。他們說的,都是別人寫好的講稿,他們只是照本宣科的宣講人。他們不能自由支配自己的語言,語言成為他們說話的道具。觀衆看到的只是一個發言人的形象。他們所說的話中規中矩,冠冕堂皇,道貌岸然,一副神聖的樣子。他們吐出的詞語剛勁,尖刺,充滿鈍感,讓你昏昏欲睡。
所以楊瀾談到她的陽光衛視,就開始勃勃而博學。因為當年楊瀾從央視“出走”,就意味著她背叛或者抛離了在許多人眼裡是一個穩定而體面的令人稱羨的職位。從此她將面臨一個私營集團隨時可能存在的風險與崩潰。然而楊瀾義無反顧地走了,走上了與一個龐大而穩定的體制決裂的道路。這意味著她將開創她富於傳奇的人生。她將和陽光衛視同患難共命運。所以從楊瀾的演講裡,我們可以看到兩個信息來證明我的判斷。一是她對電視節目的深刻理解,她用大量的篇幅闡釋她對主題節目的認識。她說得那麼從容,那麼俊爽,那麼富有思想和個性。因為她所說的都是她自己親身開創與實踐的。她用自己的今天的“說”證明了她在陽光衛視的地位和作用。她說的就是她自己做的。她的願望她的設想她的創造,都融匯在她的言辭裡,所以她說得自信而真誠。另一點就是透過她的言辭,我們可以看到作為陽光衛視的主將,她在承擔著許多決策和失誤所帶來的隐傷。她對電視節目的獨特而至切的問思和悟解,特別是對陽光衛視的經營情況了如指掌,我們可以看出她對陽光衛視的身心浸潤。只有一個對生活的細部深入的人,才是一個獲得對生活真實把握的人。否則,他所做的一切都和他無關,或者說,事情的成敗與榮辱都和他關聯不大,那麼,他就和他所做的事沒有多少血肉依連。他也就感受不到自己的獨立存在,他說的和他做的是兩回事,所以言不由衷也就不足為怪了。
正因為楊瀾一直不斷地用“說”表明她存在的價值,所以那些聽講的清華學子才忍不住要問她:“您原來出過書,我想知道您這種提問的素質是什麼時候培養的,是大學的時候還是工作以後?促使您成功的能力和素質,有哪些是在學校裡培養的?”我沒有看過楊瀾寫的書,但是我能感覺到這位提問者所要表達的意思,那就是楊瀾擁有非同一般的“提問”素質。提問是比說話更高一級的說的技巧,它是在平面的“說”中提煉出有價值的思考,這種思考姿勢是造就一個人具有獨立品質的重要條件。所以楊瀾一聽這個問題就來勁了。於是就說到她的特棒的英語口語,並進而牽扯到教育,把美國和中國學生對待提問的不同表現抖摟出來。雖然這樣的說法早令我們耳熟能詳,但是從楊瀾口中說出,我們仍然感受到這絕非只是老生常談之調。因為這個看似平常的話題,實在是觸及了我們教育中存在著的一個難以彌合的“傷口”。唯書本唯教室唯教師為中心的教育生態,唯考試習題唯分數的應試機制,唯背書唯答案唯老師之話為條規的人格形態,教育出來的只會是一群書呆子。他們沒有自己的語言,沒有自己的思想,當然也就沒有自己的表達了。一個不會“說”的人,是不能向外界表明他的真實存在的。因為他早已習慣了活在前人或他人的“屋檐”下苟活著。一個民族的創造活力往往就是這麼一步步泯滅的。
●成長勝經
◆生活中的好運的確存在,但命運永遠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要總等著別人的提醒或催促,不妨自己主動站出來,做屬於自己的事,做自己該做的事。
本文摘自《影響你一生的名人演講》
針對中國傳統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教育觀,針對當前學生中存在的對成長消極、迷茫和倦怠情緒,策劃推出《做有出息的孩子——影響青少年一生的演講》。此書針對這個熱點,選擇10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俞敏洪、楊瀾、於丹、潘石屹、成龍……鑒於自身從平凡到卓越的歷程,以在中國大學演講的形式為青少年如何在學生時代就開始培養自己成為“有出息的孩子”所需的潛能給出了許多規劃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