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是什麼?其實,經典就是告訴我們一種非常簡單的生活道理。每個人可能都有很多恢弘偉大的理想,然而,我們缺少的,常常不是理想本身,而是腳下到達理想的道路。理想很大很遠,而我們通往理想的路,必須腳踏實地。《論語》裡也說過,“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就是說,一個人要弘揚自己的理想,以仁而天下為自己的責任,需要用一生的努力,死而後已。
這當然是一種最偉大的理想,然而孔子也提倡更為溫暖細小的生活道理。有一次,他的學生們在一起高談闊論,談理想談志向,目標遠大,大家都說完了,孔子沒說一句話。學生們就問:“老師,你的人格理想是什麼?”孔子,這位萬世師表的至聖先師,他的理想是什麼樣呢?孔子就淡淡地說了三句話:“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這三句話的意思是說,由於我的存在,讓我的老人們可以安頓;由於我的存在,讓朋友們都可以托付信任;由於我的存在,孩子們可以有個榜樣去緬懷。這就是孔子的理想。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可以沒有名分,沒有社會地位,但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能擺脫跟這三種人的關系。人人都有生我養我的父母長輩,人人都有一輩子相隨相伴的朋友,人人也都有自己的兒女晚輩。我們想沒想過,當我們對社會做出承諾,對歷史做出擔當,當我們有過夢想之後,我們身邊這三種人,有沒有因為我的存在而更多快樂和幸福了呢?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問問自己的。
“老者安之”,什麼叫“安”?讓自己的老人外在可以安身,内在可以安心。什麼叫安身呢?兒女孝順,讓父母老有所養,生活環境挺好。什麼叫安心呢?兒女善良正直,有出息,給社會做事,父母驕傲而滿足。看似簡單,實際上,我們問問自己,這些能夠輕易說自己做到了嗎?《論語》裡,學生問老師:“什麼叫孝?”老師回答兩個字——“無違”,就是你別違背自己的老人。民間有個說法,“孝順孝順,順者為孝”,可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父母真正做得到“順”嗎?我們現在有時候,嫌父母老套,或者嫌父母唠叨,為一點點小事也和父母争執,内心深處,我們難道不愛自己的父母嗎?我們愛他們,卻往往無法發自内心地去理解他們,這也許是引起争執的原因。因此,順著父母的意思,這種“孝順”,難能可貴。《論語》裡面關於孝順,還有兩個字:“色難”。就是說在孝敬這件事裡,千難萬難難不過給父母一個好臉色。無論給父母多少錢,多少禮品,都不如多陪陪父母,營造更多家庭的溫馨。讓我們老人那顆心真正能夠安定下來,這就是經典教給我們的道理。
“朋友信之”,讓朋友感到信任。每個人這輩子,或多或少都有朋友。有些朋友功勳顯赫,有些朋友熱情洋溢,但是終其一生你能記得幾個朋友?你會記住少少的幾個朋友,這些人從來不在你得意的時候在你的眼前喧嚣,但是他永遠都會默默地在你背後支持幫助著你。這些人也從來不給你錦上添花,但只要你需要他,他會為你雪中送炭。這些人對你的溫度,從來都不是滾燙火熱的,但是他溫暖恒久,一生相伴。如果你生命裡有這樣的朋友,那你會用什麼字來評價他——你也許只會用最簡單的話說,“信”得過!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孔子說,我也不希望我的朋友給我一個多輝煌的評價,無非一個“信”就夠了。
“少者懷之”,讓後輩孩子們尊敬緬懷。每位長輩都願意用自己的人生經驗教育孩子。怎樣的長輩才會讓孩子們真正有所成長呢?有的長輩一生很有成就,讓人覺得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但這樣的人,或許多少讓人感到距離。晚輩所喜歡的長者類型,往往沒有代溝,跟孩子能夠溫暖地融成一體,風格樸素光明快樂,讓年輕的孩子們覺得,他的今天就是我的明天,說不定我的明天比他做得還好。這樣的人才會被後輩追憶緬懷,這就是“少者懷之”,是後輩的人格榜樣。
孔子說,我的人格理想,就是這三句話:“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這是一個聖賢的人格理想,但是並不宏大也並不遙遠,如果我們自己做到了,自然會少一份憂傷,多一份快樂。
本文摘自《影響你一生的名人演講》
針對中國傳統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教育觀,針對當前學生中存在的對成長消極、迷茫和倦怠情緒,策劃推出《做有出息的孩子——影響青少年一生的演講》。此書針對這個熱點,選擇10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俞敏洪、楊瀾、於丹、潘石屹、成龍……鑒於自身從平凡到卓越的歷程,以在中國大學演講的形式為青少年如何在學生時代就開始培養自己成為“有出息的孩子”所需的潛能給出了許多規劃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