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突圍之路(2)

2014-08-16 21:43:07

    如此大手筆的舉動,也讓TCL即刻成為市場關註的焦點。李東生被美國《時代週刊》和CNN評為“2004年全球最具影響力的25名商界領袖”,接著又被中央電視台評為2004年的“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在中央電視台頒獎儀式上,李東生慷慨陳詞:“TCL要成為中國第一個敢於吃螃蟹的人。沒有敢於成為先烈的勇氣,就不可能成為先驅!”

    就在TCL風風火火地進行高調並購的時候,聯想的海外並購也在不聲不響中按部就班地進行。聯想的目標並購對象是全球最大的IT公司——IBM的全部PC業務。

    “2004年12月8日將成為聯想人一個偉大的日子,也必將成為中國企業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刻。”這是當天聯想董事局主席柳傳志和聯想集團CEO楊元慶聯合發出的致聯想職工一封信中的一句話。就在這一天,一個稱為“石破天驚的消息” 被媒體廣為報道:中國内地最大、全球排名第八的電腦公司聯想集團,宣佈斥資12.5億美元整體收購IBM的PC業務。

    這次並購涉及的資產涵蓋了IBM的所有筆記本、台式電腦業務及相關業務,電腦的品牌及相關專利,以及相應的客戶、分銷、經銷和直銷渠道,還包括IBM的一個生產廠和兩個研發中心。這讓聯想不但獲得IBM這個“藍色巨人”、“人類計算機技術的發明者與領跑者”在個人電腦領域的全部知識產權,而且也取得了在世界行業市場中享有最高美譽度的“IBM”和“Think”品牌的五年使用權。

    並購後,聯想的銷售額一舉擴大了4倍,之前聯想的PC總銷售額為30億美元,而並購後聯想的銷售規模達到120億美元,PC出貨量達到1190萬台,成為僅次於DELL和HP的全球第三大PC廠商。

    並購也使得聯想獲得了IBM在全球的銷售渠道。此前聯想只有大約3%的收入來自於國外,而且主要是東南亞國家;並購後,聯想的銷售網絡遍佈全球160個國家和地區!

    柳傳志後來說:“1985年初,我第一次參加IBM的PC代理商會議,端坐在最後一排,懷著科技人員剛剛下海的心情,緊張而興奮,這是一個新事業的開始。20年後,也就是2004年底,我代表聯想集團,在收購IBM全球PC業務的文件上簽字,感受到全中國乃至世界目光的註視,同樣讓我感到緊張和興奮。這是聯想兩代人夢想的實現,同時又是一個新的事業的開始。”

本文摘自《改變中外企業博弈的格局》


   20世紀60年代,中國圍棋選手首創一種新型佈局方法,由於在對弈中利於搶占實地、獲得先機而聞名國際棋壇,遂被命名為“中國流”。
  在中國與西方企業激烈博弈的今天,處於劣勢的中國企業要想突破困局,必須形成並購上的“中國流”,通過並購的方式獲得發展制造業所需的技術、品牌和渠道,讓中國的要素資源能夠在全球產業鍊上合理分佈,中國的企業得以在未來的產業鍊博弈中占據主動。
  2008年以來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為試圖出海並購的中國企業提供了一個“百年一遇”的機會,歐美不少實體企業由於資金鍊斷裂而陷入困境,大大降低了中國企業的並購門檻和收購價格,由“各路軍團”組成的中國“遠徵隊”開始乘風起航,海外並購的“中國流”正在展開……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