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就是壟斷的問題。跨國公司的獨資公司往往採用的是一體化和系統化的管理,通過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和品牌形象,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增強產品競争力,擴大國内產品與其產品之間的差距,在市場上居於絕對優勢地位,擠占國内產品市場,並形成壟斷。目前,在一些外商投資比較集中的行業,外資企業的市場占有率有的已經高達60%~80%。如在飲料行業,可口可樂公司與百事可樂公司占據了全國碳酸飲料市場的1/3;汽車、醫療器械、合成洗滌劑行業也基本上被外資企業所壟斷。
第三個問題是獨資化進一步加劇了我國在全球產業鍊中的低端地位。中國許多產業都缺乏核心技術,不少企業的技術“空心化”現象十分嚴重,關鍵部件都需要引進,而外資企業的獨資化趨勢又加劇了這一狀況。一方面,外商獨資企業在競争中將更多地利用其在知識產權方面的核心優勢,使品牌許可、專利保護、標準化成為外商獨資企業角逐中國市場的新措施;另一方面,外商獨資企業不僅通過擴大市場份額來影響市場,而且越來越重視利用其擁有的先進技術和核心技術來占領產業市場制高點,並逐漸控制高端市場,進一步加強產業控制,使中國對外資企業技術形成嚴重依賴。
所以,獨資企業在中國的盛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中國“師夷長技”的對外開放宗旨,使得中國制造業實現產業升級和向產業鍊高端轉移的初衷無法再通過合資方式得以實現。
本文摘自《改變中外企業博弈的格局》
20世紀60年代,中國圍棋選手首創一種新型佈局方法,由於在對弈中利於搶占實地、獲得先機而聞名國際棋壇,遂被命名為“中國流”。
在中國與西方企業激烈博弈的今天,處於劣勢的中國企業要想突破困局,必須形成並購上的“中國流”,通過並購的方式獲得發展制造業所需的技術、品牌和渠道,讓中國的要素資源能夠在全球產業鍊上合理分佈,中國的企業得以在未來的產業鍊博弈中占據主動。
2008年以來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為試圖出海並購的中國企業提供了一個“百年一遇”的機會,歐美不少實體企業由於資金鍊斷裂而陷入困境,大大降低了中國企業的並購門檻和收購價格,由“各路軍團”組成的中國“遠徵隊”開始乘風起航,海外並購的“中國流”正在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