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獨資背後的隐憂
從跨國公司自身角度上看,與合資企業相比,獨資企業具有生產與經營的高度自主性,具有極大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減少商業秘密外洩等優勢;而合資企業中,雙方股東在企業制度、管理、文化乃至政治、道德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經營中很容易發生矛盾和沖突。所以獨資是跨國公司實現利益最大化的一種手段。
此外,合資公司每年產生的很大一部分利潤要交給中方的股東,這也是跨國公司所不願見到的,可以說合資是跨國公司在早期進入中國時不得不忍痛作出的“無奈之舉”。而一旦羽翼豐滿,就把中方合作股東擠出這架賺錢的機器,是跨國公司的一種本能選擇。
此時中方股東如果不具有能夠對外方股東形成制約的優勢和手段,就很容易被對方甩出局外。所以對中方股東而言,與外方的合資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與狼共舞” 的過程,這期間雙方既是在合作又是在博弈,中方股東需要迅速學會獨立在市場上生存的本領,才能防患於未然。
但總的來看,跨國公司的獨資化趨勢對中國而言是一個不利的發展方向,會產生很深程度的隐憂。
首先,獨資化導致了跨國公司對中國市場的“技術外溢”效應的降低,並出現了逆向技術擴散的問題。中國政府鼓勵外資企業來華投資採取合資方式的初衷,除了彌補國内資金缺口之外,很大程度是想利用技術的“外溢效應”。在合資企業中,中方員工有更多機會接觸和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把握相關產業新產品和新技術的發展動向,通過前後產業的關聯效應、人才的流動效應,提高我國相關產業的技術水平。而在獨資企業中,外商對企業所有權優勢的控制進一步加強,對自有知識產權設置了更多保護,技術溢出效應明顯降低。同時,跨國公司具有資金和管理優勢,它們憑借知名度、優越的軟硬件工作環境和高薪優勢,吸納中國的優秀人才為其工作,特別是吸納一些高科技人才,從而導致逆向技術擴散問題的出現。
本文摘自《改變中外企業博弈的格局》
20世紀60年代,中國圍棋選手首創一種新型佈局方法,由於在對弈中利於搶占實地、獲得先機而聞名國際棋壇,遂被命名為“中國流”。
在中國與西方企業激烈博弈的今天,處於劣勢的中國企業要想突破困局,必須形成並購上的“中國流”,通過並購的方式獲得發展制造業所需的技術、品牌和渠道,讓中國的要素資源能夠在全球產業鍊上合理分佈,中國的企業得以在未來的產業鍊博弈中占據主動。
2008年以來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為試圖出海並購的中國企業提供了一個“百年一遇”的機會,歐美不少實體企業由於資金鍊斷裂而陷入困境,大大降低了中國企業的並購門檻和收購價格,由“各路軍團”組成的中國“遠徵隊”開始乘風起航,海外並購的“中國流”正在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