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開放路上的得與失(3)

2014-08-17 08:26:21

    而大家之所以都要引進生產線,就是由於市場需求遠遠大於冰箱企業的生產能力。1980年我國的冰箱產量僅僅有4萬台,而到了1985年,銷量就已暴漲到150萬台,美菱集團董事長對當的市場情況的描述是“不制冷的冰箱都能賣得出去!”就這樣,阿裡斯頓9個一模一樣的同胞兄弟生了出來。媒體報道說:“當時這些企業裡的人自己都覺得好笑,技術培訓時,在默洛尼的一個大房間裡,用屏風隔開,一廠就是一組,分別培訓。都是一條線,設備一樣,產品也一樣,都是為中國開發的185型。”

    實際上還不只是重複引進的問題,為了能便捷、以更低的價格引進,當時許多企業都是從國外引進了舊生產線,甚至是已被國外閑置不用乃至廢棄的生產線。美國媒體曾報道:日本投資商80年代時就曾把大量的二手機器投入中國,而這些機器此時已不能在本國生產盈利了。

    應該說,中央政府在“引進來”的過程中態度還是比較小心謹慎的,改革初期因為還涉及一些思想觀念上的突破,因而在一些政策的推出上都顯得比較慎重,比如《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早在1979年就已出台,而它的《實施條例》是到4年後的1983年才推出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外資企業進軍中國的速度。

    但是,地方政府在引進外資方面的態度是異常積極的。吸引外資在當時被認為是振興地方經濟的捷徑,因此,外資在很長時間内都享受到了“超國民的待遇”,各地政府對外資及合資企業推出了大力度的優惠政策。如在所得稅徵收上,地方政府對外資企業採取“三免兩減半”的優惠政策;在徵稅比例上,合資企業的所得稅稅率執行15%~33%,而同期國内企業的稅率則為55%,它直接刺激了跨國公司對中國市場的興趣,中國的“引進來”一時間發展興旺。

    “引進來”的這30年,確實滿足了中國市場的基本需求,讓中國從缺衣少食變為了吃喝不愁,但它距離中國開放的根本目標還很遠,距離“師夷長技”的理想也很遠。由於中國在此期間引進了太多缺乏技術含量的生產線,也使得市場在很短時間内就從“營養不良”轉變成為“消化不良”的狀態,為日後的“中國式困局”埋下了伏筆。

本文摘自《改變中外企業博弈的格局》


   20世紀60年代,中國圍棋選手首創一種新型佈局方法,由於在對弈中利於搶占實地、獲得先機而聞名國際棋壇,遂被命名為“中國流”。
  在中國與西方企業激烈博弈的今天,處於劣勢的中國企業要想突破困局,必須形成並購上的“中國流”,通過並購的方式獲得發展制造業所需的技術、品牌和渠道,讓中國的要素資源能夠在全球產業鍊上合理分佈,中國的企業得以在未來的產業鍊博弈中占據主動。
  2008年以來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為試圖出海並購的中國企業提供了一個“百年一遇”的機會,歐美不少實體企業由於資金鍊斷裂而陷入困境,大大降低了中國企業的並購門檻和收購價格,由“各路軍團”組成的中國“遠徵隊”開始乘風起航,海外並購的“中國流”正在展開……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