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師夷長技以制夷
160多年前的一天,被道光帝革職遣戍伊犁的林則徐,在趕往新疆的途中收到了一位友人也是同僚的信。信中向他問及大清軍隊和英國海軍之間該如何開仗,採取哪些有效戰法才能克敵制勝等問題。友人之所以請教這些問題,是因為林則徐曾有過與英國海軍正面對抗的經驗,也曾多次擊退來犯的敵軍,在對英作戰方面,他在當時堪稱權威。
接到這封信後,林則徐感到很犯難,他對自己該如何給友人回複有所顧慮。時值第一次鴉片戰争期間,中國的門戶已開始被歐洲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海防戰事十分吃緊。林則徐清楚,如果自己不說出真實情況,而只說些鼓勵、打氣的話,很可能會導致嚴重後果,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犧牲。但如果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可能會產生一些負面效應,容易讓對方洩氣和失望。
在慎重考慮之後,林則徐最終決定還是向友人直陳自己的看法。他說:英國海軍的武器裝備與清軍相比實在強得太多,大清軍隊在戰場上根本就無法打贏英軍。兩軍對陣時,敵人的武器已經打到我們了,我們的兵器卻還探不住對方。只以清軍現有的裝備而論,即使是昔日的虎將關羽或者嶽飛重生,也會束手無策……
這段未見於正史的故事,相信會讓許多崇拜林則徐的人感到郁悶——一個讓全民族都寄予殷切厚望的股肱棟梁,怎麼會說出自己的軍隊打不贏敵人這樣的洩氣話呢?如果是別人說的也就算了,偏偏他又是林則徐,是一個有著“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情懷,被公認為“民族英雄”的人。這樣的人說出這樣的話,不但讓人難以理解,在感情上也讓人難以接受。
但這卻是事實。真實的歷史往往看起來都不那麼可愛。實際上,這個故事恰恰是從側面反映出了林則徐的人性光輝——他不但是一個敢於冒強大的英帝國之大不韪,作出虎門銷煙壯舉的英雄;而且是一個能夠正視現實,說出事實真相的勇者。故事也從另一個角度佐證了歷史對林則徐的評價,林則徐被史學界視為中國近代史上“開眼看世界第一人”,從這個評語中就可以感覺出林則徐是一個睿智、理性的人。這樣的人頭腦一定是冷靜的,可以清醒地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不會憑著愛國熱情就去冒險行事。
本文摘自《改變中外企業博弈的格局》
20世紀60年代,中國圍棋選手首創一種新型佈局方法,由於在對弈中利於搶占實地、獲得先機而聞名國際棋壇,遂被命名為“中國流”。
在中國與西方企業激烈博弈的今天,處於劣勢的中國企業要想突破困局,必須形成並購上的“中國流”,通過並購的方式獲得發展制造業所需的技術、品牌和渠道,讓中國的要素資源能夠在全球產業鍊上合理分佈,中國的企業得以在未來的產業鍊博弈中占據主動。
2008年以來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為試圖出海並購的中國企業提供了一個“百年一遇”的機會,歐美不少實體企業由於資金鍊斷裂而陷入困境,大大降低了中國企業的並購門檻和收購價格,由“各路軍團”組成的中國“遠徵隊”開始乘風起航,海外並購的“中國流”正在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