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國企的現實狀況,應充分利用好PE(PrivateEquity,PE)在國企並購中的作用。PE是我國一個新型的集合投資模式,它具有傳統企業所不具備的制度優勢,目前正逐漸成為一支極其重要的市場化投資力量。中國目前運作較好的PE都具有境外資本背景,利用好PE可以有效推動國有企業“走出去”並購。弘毅投資攜手中聯重科收購意大利CIFA公司(CompagniaItalianaFormeAcciaioS.P.A.)就是一個成功案例。
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相比,處於資金少、受扶持也少的劣勢地位。但民營企業也有明顯的優勢:如產權清晰、機制靈活、決策快、在國外收購的阻力小等。民營企業的嗅覺十分靈敏,早就意識到金融危機所帶來的並購契機,目前已有許多民營企業遠徵歐美,去尋找適合的投資對象。但民營企業有個最大劣勢就是資金實力嚴重不足,對此政府應該積極扶持,幫助民營企業邁出“走出去”的步伐。
實際運作中,要引導、組織中國的實體企業與金融企業合作,組成聯合體“同船出海”。實體企業與金融企業對投資對象的關註點有所不同:前者往往註重與標的企業進行戰略合作以提升自身價值,對短期財務收益看得相對較輕;而後者則恰恰相反,金融企業在投資中更註重目標企業的財務回報。因而投資中如將這兩類企業結合,組成收購聯合體,可以起到取長補短、規避風險、在利益上各取所需的效果。目前,中投和幾大保險公司等金融企業都有合作投資的可能。
要鼓勵投資銀行、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相應中介機構積極介入,認真研究歐美國情、企業和行業走勢,特別是研究歐美法律、勞工等方面的阻力如何化解,為企業的海外並購提供必要支持。
三
並購歐美實體企業是我國改革開放的一個新階段,是事關國運的一次大跨越,是一個重大的國家工程。需要政治家的遠見、企業家的膽識和投資家的經驗相結合,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整合資源,並購歐美實體企業的股權,以全面提升中國制造業的水平,使中國的要素資源能比較合理地分佈在產業鍊的各個部分。
本文摘自《改變中外企業博弈的格局》
20世紀60年代,中國圍棋選手首創一種新型佈局方法,由於在對弈中利於搶占實地、獲得先機而聞名國際棋壇,遂被命名為“中國流”。
在中國與西方企業激烈博弈的今天,處於劣勢的中國企業要想突破困局,必須形成並購上的“中國流”,通過並購的方式獲得發展制造業所需的技術、品牌和渠道,讓中國的要素資源能夠在全球產業鍊上合理分佈,中國的企業得以在未來的產業鍊博弈中占據主動。
2008年以來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為試圖出海並購的中國企業提供了一個“百年一遇”的機會,歐美不少實體企業由於資金鍊斷裂而陷入困境,大大降低了中國企業的並購門檻和收購價格,由“各路軍團”組成的中國“遠徵隊”開始乘風起航,海外並購的“中國流”正在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