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商品屬性
商品屬性主要包括功能指標、感官指標、背景三個方面的因素。功能指標是形成商品價值的基礎,商品本身具有的材質、結構、設計、耐久性、使用性、安全性等都包含在内。感官指標以造型、色彩、品質、包裝等為主要要素。背景方面是指商品的原發處,也就是說它“出身”如何,是系出“名門”還是純粹的“新面孔”,這對採購商品的決策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名門”便意味著安全、品質和影響力的保障,而這些往往也是採購所看重的。
3.交易條件
引進商品需要由談判來實現,而談判條件包括價格、折扣、配送、促銷、費用等。通常來說,採購人員往往會綜合考慮這些因素來對商品作出評價。
(1)價格(採購價格是否足夠有優勢,這會影響到銷售和毛利)。
(2)折扣(首單、批量、切貨、累積折扣等)。
(3)配送(各家門店在約定的時間能否確保供應)。
(4)促銷(新品進來是自生自滅,還是有強有力的推動政策)。
(5)費用(新品進來會有多少新品費的收入)。
在商品引進的時候,採購通常會面臨多個廠家的多個品牌的權衡和取舍。這時,單純地看重某一點都會有失全面,只有綜合考慮才能做到真正的“舍末求本”。因此,可以採用表格的方式來設計考量點,並給予相應測評打分,以此來選擇。當然,通常情況下,在商品賣點、商品屬性無多大差異的時候,交易條件自然就成了商品引進淘汰很重要的決策依據,而這裡面的談判空間通常也是很大的,因而成為廠商争奪的“焦點”。
本文摘自《供應商大賣場操作實務系列》
良性的商品是供應商在大賣場生存發展的根本,是一切利益的來源和載體。管好了商品就有了在賣場發展壯大的希望,管不好商品則將失去發展的機會。本書將從大賣場商品管理的有關知識、供應商如何做好新品與單品管理、如何做好陳列與庫存管理、如何做好貨款與費用管理及如何做好商品價格與銷售管理等方面,全方位剖析供應商存在的問題並提供解決辦法,幫助供應商實現高效的商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