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二:獅子和老虎之間爆發了一場激烈的沖突,到最後,兩敗俱傷。它們快要死時,獅子對老虎說:“如果不是你非要搶我的地盤,我們也不會這樣死去。”老虎吃驚地說:“我從未想過要搶你的地盤啊,我一直以為是你要搶我的地盤呢。”
這兩個例子就是“想當然”所造成的惡果。我們週圍有許多人,遇到客戶的拒絕時想當然,他一定是嫌我的價格貴了;上司交代的任務不懂,也是“想當然”地按照自己的推測去做;交代任務給下屬時只憑自己的判斷,也不管下屬是否理解得了……這種用“想當然”代替溝通的態度,如果不糾正贻害無窮。
另外一種情況是“溝而未通”。即使天天在一起生活的夫妻,也經常發出“你一點兒都不了解我”的抱怨,對不對?可見,有效溝通不僅僅是工作上的考驗,也是人生的考驗。
為什麼會出現“溝而未通”的情況?我們說,溝通存在一種漏鬥原理。什麼叫漏鬥原理?簡單地說,一件事情,我知道的是100%,我說時想的只有90%,我所說出口的只有70%。那麼,到聽話者那兒呢?他所聽到的一下子就過濾了,過濾到他所想聽的是60%,但實際聽到的只有50%,而他理解的只有40%,接受的只有30%,記住的只有10%~20%了。
所以你看,溝通的障礙就來了。為什麼上級佈置一項任務時,下面執行得那麼差,就源於這個漏鬥原理。下屬跟上級匯報時也會出現這種現象,溝通環節越多,到最後信息的準確性越差。
因為漏鬥原理的存在,所以,我們才更需要去認真學習溝通,盡可能地減少“溝而未通”的情況。我想說一句話:“一個人誤會別人,和被人誤會的頻率,標志著一個人的綜合素質。”我常常講,人的生活品質來源於自己的溝通品質。生活品質不好,來源於我們的溝通品質不夠高,導致我們的人際關系不夠好。
事實上,“溝而未通”的情況,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是非常普遍的。我們小區有個老太太去理發,幫她理發的那個小姑娘,次次都盯著她的白頭發,動員她做“亮發”,說做起來很快,會看起來更年輕,也不貴。老太太說不需要,順其自然好,何況這個年紀了,重要的是保持内心的快樂。小姑娘似乎有些默許她的話,但還是堅持總有一天一定要說服她。
這就是一個“溝而未通”的案例,不管是老太太表達得不好,還是小姑娘理解不了,總之,她們都沒有實現自己的溝通目標。在我們週圍,這樣的例子還有許多。
技術團隊在研發產品時,總是不能真正站在用戶的角度想問題。試想一下,你做的產品連自己都不滿意,客戶能滿意嗎?
總經理一再跟各部門負責人強調要把績效考核的信息傳遞給員工。可是等到績效考核成績出來後,還有主管不知道相應的獎懲措施,更別說普通的員工了。管理層都不能實現有效溝通,團隊效率能高嗎?
有些經理或主管總是把話說半句,而遇到一個不善於溝通和詢問的下屬,另外半句他不是靠“問”而是靠“猜”。這樣的工作方式,結果能好嗎?
所以說,“溝而未通”,不僅僅是技巧問題,更多的時候是態度問題,是規則問題。我們做銷售的,必須端正態度,做好六個方面的溝通。
第一,與上司的溝通。他主宰著你的前途。不去争取上司的賞識,哪來的前途?
第二,與下屬的溝通。銷售業績是下面的人為你創造出來的,你不能激勵他們,激發銷售團隊的潛能,你的隊伍怎麼能打好仗?
第三,與同事的溝通。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這中間的分寸要自己把握。
第四,與客戶的溝通。任何崗位其實都涉及與客戶的溝通,在本書中,我重點圍繞銷售這個職業來講。但其中的道理,都是相通的。我們做銷售的,都是以結果論英雄,不是嗎?客戶就是你的衣食父母,要好好對待你的客戶。
本文摘自《溝通技巧》
溝通是不僅僅是一種銷售技巧,也是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所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更是人生成功的一項必不可少的技能。人生無處不推銷,人生無處不溝通。各行各業,其實都是一種廣義上的推銷。一個人不善於溝通,不懂得推銷,就會先輸一招。不管你處於何種行業,不管你身在何種職位,你都要懂得推銷你的思想,推銷你的觀念,推銷你的點子,推銷你為人處世的能力,讓別人接納和認可你。
本書是唐朝老師數十年的經驗之談,它不僅僅是教會大家溝通的技巧,更多地是讓大家掌握一種主動溝通、推銷自己的思維,它將幫助你獲得更好的業績以及更美好的人生。 本書不僅僅適用於銷售人員,也適用於所有的職場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