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節:第三章 冬天來了,春天依然遙遠(7)

2014-08-18 20:43:21



  在二手房地產市場,不容忽視的是,與處在"行業金字塔頂端"的大地產中介相比,無疑,衆多中小地產中介受市場環境和政策調控的影響更大。據銀行專業人士介紹,由於財務不規範,沒有合格抵押品,中小地產企業想要從銀行獲得貸款進行經營週轉,在這特殊時期更是難上加難,而銀行貸款曾是中小地產企業最主要的資金來源。融資渠道單一、貸款結構不合理的中小開發商,當前面對更多的是生存壓力,或許這才是它們被淘汰的真正原因。

  中國房地產企業多達6萬家,但總體而言規模偏小,行業集中度也不夠。而隨著信貸緊縮政策的進一步確立,融資能力已成為決定房地產企業競争力的重要因素,並將成為推動房地產行業整合的主要動力。

  行業集中度過度分散顯然不利於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宏觀調控政策在提高房地產行業進入門檻,淘汰信貸風險大、制造成本高、盲目擴張的企業的同時,也留給實力強、規模大、佈局完善的企業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使優質公司獲得更多擴張和壯大的機會,由此形成的"馬太效應",將更有助於房地產行業的轉型與升級。

  元氣大傷:不規範中介的命運圖騰

  東歐斯拉夫人有句諺語:"用腳走不通的路,用頭可以走得通。"其實,就大體來看,全世界的房地產企業經營方式都差不多,大致上沒有什麼不同;但立足個案來分析,各有不一樣的行為舉措,其差異就在於經營的規範程度。

  規範程度決定著房地產企業的一舉一動和最終命運。在暴風雨來襲時,最容易被刮倒的往往是根基不深的樹木;而在房地產下起暴風雪時,最容易凍傷或凍死的就是不規範的地產中介。

  2007年11月震驚房地產界的中天事件發生之後,人們就開始新的擔心和猜測:誰會成為下一個"中天"?期間不斷出現了長河地產23家店關了21家、廣東省惠州中原地產經紀有限公司老闆何文斌突然失蹤等危機事件,正當人們應接不暇之際,號稱全國規模最大、網點最多、以深圳為總部、在全國有一千八百多家門店的地產中介創輝租售的倒閉,把地產中介市場的溫度瞬間降至冰點。

  "前兩天我才來登記出售自己的二手房,幾天不見怎麼就關門了呢?"2008年1月16日上午10時,家住成都銀河北街的王女士,來到位於同地段的創輝租售的房產中介店,發現50平方米的門店大門緊閉,空無一人。

  就在同一天,創輝租售近200家上海門店,幾乎全部關閉,分佈在珠三角7個主要城市的門店也紛紛關閉。面臨這一窘境,其董事長林鳳輝說"非常慚愧,也非常難受",承認"資金出現了週轉的緊張"。"這對房地產經紀行業來說,無疑具有警示作用。"上海市房地產經紀行業協會會長方晨表示。



本文摘自《樓市的震蕩與洗牌》


   金融危機肆虐全球、勞動力成本上漲、人民幣升值、資本市場慘淡、銀根緊縮、原材料漲跌互見……在内憂外患的雙重重擔之下,中國經濟轉型的困難輻射到各個角落,作為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房地產的調整自然也在所難免。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房地產就由輝煌走到了迷茫,國家政策招招有力、銀行關起敞開的大門、土地變成拖累、購房者持幣觀望……於是,招架不住的企業紛紛退出市場,實力與野心兼具的企業“陰謀”、“陽謀”一起發,外資趁機流入。市場上每時每刻都在上演著房地產的悲喜劇,每天都是競争日,每月都是淘汰月,一年都是洗牌年。在這場還未結束的房地產震蕩與洗牌中,無論是失敗者,還是繼續抗争者,或是政府、購房者,都留下了一串串自己的足迹。這些或深或淺的足迹組合起來,就勾勒出此書的大致輪廓。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