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節:第三章 冬天來了,春天依然遙遠(6)

2014-08-18 20:57:34



  步入2008年,不管地產開發商抑或是地產中介,"馬太效應"都越來越明顯。

  2008年的春節,房地產市場蔓延著濃重的觀望情緒,嚴重萎縮的成交量讓一些地產中介企業老總愁眉不展,並沒有因為新年的到來而有一絲興奮。1月上旬,"北京最大地產中介中大恒基將關閉50家門店"的消息傳來,讓浮漂著片片雪花的空氣幾乎凝固。

  早在2007年12月中旬開始,中大恒基已經低調地陸續關閉一些贏利能力不強的門店,加上這50家,有業内人士表示,可能要接近100家。

  房地產市場"兵荒馬亂"的年代,"關店"二字牽動著人們腦中最靈敏的一根神經,而中大恒基的"大膽出位",不免讓人浮想聯翩。根據社會心理學所說,每當社會局勢緊張,不實的報道便惡毒地增長,市場上關於"中大恒基品牌店面5月前退市"的傳言不絕於耳。是否屬實暫且不論,卻的的確確加重了房地產的恐慌。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中大恒基退市傳聞還剛剛開始時,信一天與中大恒基走進了同一條戰壕。信一天也在2007年12月就被曝出大規模地關店,延續到2008年1月已經關閉全部的門店,並且遞交了退出"存量房資金監管"的申請。2008年1月16日,北京市工商銀行行政管理局發佈的企業信息系統顯示,信一天在北太平莊、草橋等地的分公司已經被"註銷",僅有總公司還顯示"開業"。

  連續兩家成交量排名前10位的地產中介公司出現關店現象,給京城房地產市場帶來不小的震動。因交易量慘淡而導致地產中介企業無法生存,正當人們即將說服自己接受這個理由時,卻有一些地產中介企業大張旗鼓地逆勢擴張。

  2008年1月16日,港資地產中介美聯正式宣佈調集"數百萬美元"進京開新門店,年内將在北京增至60~80家。在此之前,美聯已在北京開設26家門店,分佈在海澱、朝陽、豐台等區,憑借雄厚的資金優勢,抱著對北京房地產的充足信心,美聯的舉動絲毫沒有掩飾自己的"野心"。

  相對於美聯,北京麥田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對北京房產市場更為了解,在自己的同行加緊撤離時,它也在暗暗發力。2007年12月和2008年1月,麥田在北京增開了8家門店,分別包括前一時期在上地、天鵝灣、崇文和望京的門店,以及2008年1月新開的太陽城店、國美第一城店、季景沁園店、富力城二店。

  在市場行情開始走下坡路時,麥田仍然高調新開門店,基於兩方面的原因:首先,為了擴大地盤。麥田公司擁有足夠的人才儲備,美中不足的是門店密度不夠,做大才能做強,以門店轉動生意大乾坤。其次,是低成本的吸引。較之2007年上半年,2008年1月的開店成本要低出許多。"前段時間市場交易旺盛的時候,一個小區裡位置好的店面,好些地產中介公司都搶著租,業主就把租金擡得很高,現在那種搶租現象不複存在,租金自然能談得低些。同時,2007年12月以後出現了不少中小地產中介門店倒閉的情況,直接接手其門店也是不錯的選擇。"麥田總經理缪壽建做好了打算。



本文摘自《樓市的震蕩與洗牌》


   金融危機肆虐全球、勞動力成本上漲、人民幣升值、資本市場慘淡、銀根緊縮、原材料漲跌互見……在内憂外患的雙重重擔之下,中國經濟轉型的困難輻射到各個角落,作為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房地產的調整自然也在所難免。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房地產就由輝煌走到了迷茫,國家政策招招有力、銀行關起敞開的大門、土地變成拖累、購房者持幣觀望……於是,招架不住的企業紛紛退出市場,實力與野心兼具的企業“陰謀”、“陽謀”一起發,外資趁機流入。市場上每時每刻都在上演著房地產的悲喜劇,每天都是競争日,每月都是淘汰月,一年都是洗牌年。在這場還未結束的房地產震蕩與洗牌中,無論是失敗者,還是繼續抗争者,或是政府、購房者,都留下了一串串自己的足迹。這些或深或淺的足迹組合起來,就勾勒出此書的大致輪廓。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