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節:第三章 冬天來了,春天依然遙遠(2)

2014-08-18 21:27:54



  回顧歷史,從古代、近代再到現代的任何一次革命,都是以土地為革命爆發的核心因素,土地兼並,少數人擁有絕大多數的土地對於一個現代社會是不合理的。對於房地產而言,土地更是殺手锏。土地成為開發商向銀行和資本市場進行融資的籌碼,致使一些開發商甯願付出違規成本,進行囤地,使大量土地處於閑置狀態。

  當一種必需品演變成擾亂房地產市場的因子,政府的拳頭就會硬起來。果不其然,《國務院關於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通知》就是漸漸硬起的拳頭。

  其實,這不是國務院第一次在"土地"上的動作。2007年9月,國土資源部已發佈過《關於加大閑置土地處置力度的通知》,提出土地閑置費原則上按出讓或劃撥土地價款的20%徵收。當時就引起了一場全國各地清理閑置土地的活動:北京市發出首批紅牌,撤銷8宗未在規定時間内達到規定要求的項目;廣州市3個延遲開工建設的項目被相關部門予以曝光,同時公開宣佈將在兩年内完成對207宗涉嫌閑置土地的處理;上海雖未做出實質性調整,但明確將根據相關規劃,把整理存量土地擺上重要位置。

  雖然2007年9月的"通知"收到明顯成效,但在措詞和態度上因"原則上"三字而略顯力度不夠。2008年1月的"通知"卻是態度鮮明、立場堅定,不僅在對閑置土地的處置問題上省略了"原則上"三個字,並提出對於閑置土地特別是閑置房地產用地,要徵繳增值地價。同時,還要求金融機構對於不符合要求的開發企業,應審慎貸款和核準融資,"從嚴"控制展期貸款或滾動授信。

  強硬的態度表達了政府的決心。就在國務院通知下發的1月8日,上海、深圳及香港特區三地股市的地產股普遍下挫,其中,滬深兩市73家地產股除7家停牌外,有58家股價出現下跌,截至當天收盤,地產闆塊整體跌幅達到2.52%,有近7成跌幅超過3%。"由於上市房地產企業近期囤積土地現象明顯,這個政策的出台會使大的上市房地產企業受到明顯沖擊。"一位金融投資界人士這樣表示。

  大地產商尚且如此,中小開發商同樣不能幸免。有轉讓意向的項目開始增多。這些早期協議出讓的土地,由於種種原因導致開發擱淺,眼看著土地政策愈加嚴厲,有些中小開發商開始試圖轉讓。"如果運氣好,有下家願意接手,說不定反而因此賺個差價走人。不然,一旦被政府沒收,就只能落個'竹籃打水一場空'。"

  地產調控不可避免地展開,對於依靠資金滾動利用的房地產企業而言,"囤地"已經讓"陣線過長"的企業吃緊,感受到資金鍊的緊繃,其中不乏一些國内知名的地產企業。

  盡管如此,也有一些實力強勁、尚未受到"囤地"之累的企業謀勢而動。"自國務院有關通知出台之後,我們對於房地產市場的興趣,開始從一手土地市場轉向二手土地市場,對土地開發權交易的關註度明顯加大。"一外資房產投資負責人坦言。隨著土地、金融雙向擠壓力度的增強,更多原本由中小型開發商持有的存量土地將會被"逼"向市場。



本文摘自《樓市的震蕩與洗牌》


   金融危機肆虐全球、勞動力成本上漲、人民幣升值、資本市場慘淡、銀根緊縮、原材料漲跌互見……在内憂外患的雙重重擔之下,中國經濟轉型的困難輻射到各個角落,作為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房地產的調整自然也在所難免。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房地產就由輝煌走到了迷茫,國家政策招招有力、銀行關起敞開的大門、土地變成拖累、購房者持幣觀望……於是,招架不住的企業紛紛退出市場,實力與野心兼具的企業“陰謀”、“陽謀”一起發,外資趁機流入。市場上每時每刻都在上演著房地產的悲喜劇,每天都是競争日,每月都是淘汰月,一年都是洗牌年。在這場還未結束的房地產震蕩與洗牌中,無論是失敗者,還是繼續抗争者,或是政府、購房者,都留下了一串串自己的足迹。這些或深或淺的足迹組合起來,就勾勒出此書的大致輪廓。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